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民间故事:拉帮套

2024-11-01 11:49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民间故事:拉帮套

在河间府下边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花姑。

她的名气响亮,可不是因为她有什么过人的本事,而是她的家庭是被人饭后茶余嚼舌根的材料。

花姑的父亲花二模样长得好,但是空有一副好皮囊,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年轻的时候就靠着这张脸,娶上了老婆三丫。

那时三丫年纪还小,对感情懵懵懂懂,有一次和几个小姑娘在河边洗衣服,花二路过,看见一群小姑娘就来了兴致,故意跳到水里扑腾。

别的小姑娘或是气得骂咧咧,或是对他嗤之以鼻,唯有三丫看着花二眯眯笑,花二一看,小姑娘好上手,三五天的功夫就把她约出来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等到三丫父母觉得孩子有秘密时,三丫肚子已经鼓起来了。

花家老父亲都奇怪,花家祖祖辈辈务农,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就出来这么个奇葩?

花二每天游手好闲,招猫逗狗,如果亲自押着他到地里,想让他干点活,说不定什么时候顺着尿道子就跑没影了。

老父亲是恨铁不成钢,原以为他这辈子都娶不上老婆。

没成想——打脸了,不知不觉中,孙子就有了。花家也没想瞒着这件事,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三丫怀孕了。

花家自然是礼数周全地去提亲、下聘。劝说亲家趁着肚子还没显怀,赶紧把这婚事办了。

三丫家虽然又打又骂,但是又能怎么办?难道还能留着她,等着她在娘家把孩子生下来不成?虽然对这个女婿半拉眼珠子都看不上,也把姑娘送上了花轿。

花家老父亲自觉尽到了责任,结完婚就把他们赶出去分家另过了。

这么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可想而知。三丫没生下儿子,生下一个粉嫩嫩的小女娃,取名字花姑。

花姑的模样随了父母的优点,十里八村都找不出这么个漂亮姑娘,

刚刚及笄就有媒婆登门,花二突然发现家里有一个值钱的物件,马上就奇货可居了。

花二喊出下聘的价码是市面上的三倍,当然这吓退了一群人,也有那人傻有钱的多情种依旧往上冲。

谁哪?家住隔壁村的刘二愣子,他们家就这一个孩子,不知道为啥叫二愣子,相比于其他人家,愣子家算得上是富裕的了。

愣子的父亲有经济头脑,每天在附近村子里转悠,看到谁家有要出栏的大肥猪,他提前预定,到日子就买来开膛破肚,整理好扔马车上送去集市,里里外外赚点差价。

有他做这份买卖,你的猪是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愣子十几岁就跟着父亲买猪杀猪,到处转悠。

一天,走到花姑家门口,碰巧花姑出来倒水,愣子看一眼就傻掉了,花姑那白玉瓷般的小脸仰起来看着他,银铃般的笑声直击愣子的耳膜。

缓过神来磕磕巴巴地问:“你……你……家可有猪卖?”“没有。”花姑回答完,就自顾自地进院了。

愣子这边按住要跳出来的心脏,猪也不收了,钱也不赚了,回家找他爹娘去了。

父母一顿打听,也觉得花二要的聘礼太多,可是拗不过死心眼的愣子。再说,家里也不差那点钱,于是花姑风风光光地嫁人了。

愣子娶了花姑之后,那真是用手心捧着,好吃好喝养着,是活不用干。小两口过着甜蜜的日子。

一切变故要从一场祸事说起。

这天花姑正同婆婆闲聊,忽然院子里跑进一个男人,边跑边喊:“大嫂子,快点,快点,我大兄弟出事了。”

婆媳两个连滚带爬地跑出去,慌里慌张问:“出什么事了?”“有人传信,说是我大兄弟和人争吵,动刀了。”

等到婆媳两个赶到镇子,只看见一个卖猪肉的摊子前躺着两具尸体,围观的人说:还抬走了一个活人。

俩个女人吓得哭都找不到调了。

过后据人说:愣子父亲同人发生口角,三说两说,俩人就动了刀,等到愣子赶到时,父亲已经躺到血泊中,而另一个人也是血葫芦一样呆愣愣地站在那。

他当即红了眼,拎刀上去就砍,直至把对方砍得一动不动,血肉模糊,自己也晕倒了。

花姑把愣子从医馆把人拉回来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

愣子瘫疤了。

婆媳两个尽心尽力地伺候他,刚回家时,愣子又哭又闹,寻死觅活。一个活蹦乱跳的好人,现在连屎尿都送不出去了。

花姑小心翼翼地不敢惹怒他,每天在他面前总是装出一副笑脸。

更为严重的是愣子好像那事也不行了,试过几次,都不行。愣子的情绪更低落了,现在不作了,就是躺炕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棚顶。

有一天夜里,花姑哭着从自己房间跑出来,婆婆追出来问:“怎么了?大半夜不睡觉。”

花姑哭哭啼啼不肯说,婆婆问:“你俩吵架了?你多让着他点,回去睡觉吧,明天我说说他。”

花姑就是不肯回去,在婆婆再三追问下,花姑掀开衣服,全是掐、拧造成的青青紫紫,还有几处是咬的,肿得老高。

婆婆目瞪口呆,知道是儿子干的,磕磕巴巴问:“这是他干的?他为啥这么做?”

“他那事不行了,就天天折磨我。”花姑哭着说,“我不去他那屋住,我怕他。”

婆婆呆呆地看着花姑,自言自语道:“你俩还没有孩子呀!这可怎么好?我可怜的儿子呀!”

这边花姑还在哭个不停,那边传出来愣子的喊叫:“你给我回来,你死了?马上回来伺候老子。”

婆婆擦擦眼泪,走进去劝说:“大半夜的,别吵架了,有啥事明天再说吧。”

“我的事不用你管,让花姑进来,我要拉屎。”

婆婆慢声细语劝了半天,屋子里安静了。

这一夜,花姑躲在婆婆房间里没敢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花姑睁开眼睛,看到婆婆还在睡觉,觉得还奇怪,婆婆一向是早起干家务活的。

花姑坐起来再看一眼,觉得婆婆脸色不太对劲,忙上前推了一下,婆婆没反应,花姑吓得边继续扒拉边叫着“妈,妈。”

婆婆走了。

左邻右舍和花二两口子帮着把婆婆的后事办了。

花姑翻箱倒柜找出来点钱,把婆婆送走之后所剩无几。

突然,家里所以的事都落在花姑的头上,她茫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花姑每天像婆婆一样,早起做饭,洗衣,打扫,把家里的鸡鸭鹅喂完了,还得照顾不能动的愣子。

愣子的脾气更不好了,每天总是骂骂咧咧,开口必是脏话。

花姑开始不敢惹他,把饭端到跟前,愣子觉得不好吃,开骂,饭端晚了,开骂,每天花姑就是在骂声中挨日子,但是无论愣子怎么骂,花姑晚上不再和他睡在一起。

有一天,花姑在地里干活回来晚了,一进院子就听见愣子在大骂,花姑没和他辩解,自己做完饭就吃了,没给他送饭。

愣子骂了半宿也没吃上饭,后半夜不骂了,等到天亮,花姑闻到满屋子臭味,进愣子屋子一看,愣子把屎扔了一地。

花姑看了一眼,没说什么转身就又走了。

晚上故意拖到很晚才回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花姑给他收拾了屋子,端上了饭菜。愣子二话没说,静悄悄吃完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花姑也过了二十五岁了。花二两口子劝她离开愣子,再找一个男人,花姑没搭话。

一晃,快要到冬天了。花姑想着上山拽回点儿树枝,留着过冬取暖。

花鼓正在山上忙活,一抬眼看到不远处也有一个人在捡树枝。花姑捡了一大捆,背起来摇摇晃晃下山。

山路难行,花姑一不小心摔倒了,试了半天也起不来,远处的人看见了跑过来,扶着她,背起她的树枝要把她送回家。

花姑不好意思,男人说:“这都是老爷们的活,你一个女人哪有这么大力气?”说得花姑眼泪汪汪的。

男人说他叫李铁柱,是隔壁村子的。

愣子看见一个男人进他家,马上脸色就变了,又开始破口大骂:“你想男人想疯了?大白天就把男人领回家。”

花姑替自己辩解几句,愣子一句不听。男人看花姑家里的情况,没说什么就走了。

等到花姑的脚好了再山上时,看到上次捡树枝的地方已经堆起来一大堆。

李铁柱还在那干呢,看到花姑又来了,忙问她:“你的脚扭伤了,应该再养养一段时间,伤筋动骨一百天嘛。”

“你坐在那别弄了,我帮你捡这些了,如果不够,我再捡几天,然后我借一辆牛车给你拉回去,别一捆捆背了。”

花姑看着眼前的树枝堆,一时竟不知道说啥,铁柱手脚也快,三五下就又捡了不少。

铁柱慢慢地也问起愣子的情况,花姑无奈地说:“愣子原来人很好,对我也好,只是在瘫疤之后,人就变了,如果我现在把他扔了 ,他就难活了。”

铁柱也说起自己的事:“我老婆自过门就病歪歪的,没几年就走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

铁柱停下话头,花姑也没接话,铁柱又说:“我比你大几岁,要不,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俩过吧,咱俩一起照顾愣子。”

花姑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想了一会儿说:“咱俩相处一段时间,行不行?”

铁柱没说什么话,只是干活更起劲了。

有铁柱的帮忙,大门外很快就堆上一大垛过冬柴火。

邻居看到一个男人忙里忙外的,私下里也都打听嚼舌根,最后竟把花二两口子招来了。

花二也老了,眼看着一个发财的机会来了,忙不迭地上前找铁柱唠唠彩礼的事,被花姑三两句话怼回去了。

“怎么?爸,你还想把我卖了换钱吗?别想了。你回去消停地过你的日子去吧,别操心我的事了。”

愣子看着家里里里外外人来人往,也知道怎么回事,没骂几句话呢,铁柱站在门口看他一会儿,他自觉地闭上了嘴。

又是几年过去了,花姑的大儿子都四岁了,小闺女还抱在怀里。

花姑招呼孩子:“儿子,快来,把饭给你大伯送过去,别烫着手。”

愣子看着小心翼翼端着碗的胖小子,乐呵呵地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