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家昌荐书:《甘地自传》

2025-04-30 12:41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家昌荐书:《甘地自传》

作者:陈家昌教授 特别授权发布

心绪极为不宁或者说心口很痛的时候,百无聊赖,只好读读人物传记。

《甘地自传》就是一本很适合的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

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二战”后,印度分裂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面对两国的冲突,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甘地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团结。

甘地在《自传》中,真实地展示了他自己成长的历史,也如实表达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享乐主义者,蜕变为清教徒的心路历程。

年轻时,甘地曾有过放荡、暴食的倾向,他又是如何克服内心的魔鬼,逐渐成为心底纯正的人。

1948年1月30日,一个年轻人,走向国父甘地,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向圣雄射击。

甘地倒在血泊之中。杀死甘地的不是他政治上的敌人英国人,而是他为之努力不懈,并且最终为他们取得独立权的印度人。甘地,是以人格赢得英国人尊重的印度人。他不以暴力抗恶,而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来达到其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的目标。

他经常绝食,有时候绝食长达数十天,以考验英国殖民主义残存的良知。印度最终独立,没有大的流血,要归功于甘地。

当然,我认为也要归功于英国统治者的绅士风度,还要感谢媒体的关注。否则,一是如果统治者根本不在乎于人的死亡,绝食是起不到作用的;二是媒体不报道,饿死人谁知道呢?

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很在乎两个人,一位是南非的曼德拉,另一位就是甘地。这两个人的传记,我都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