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理论视野|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发展

2025-10-19 16:43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理论视野|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发展

□魏朋邦 彭宇芳

“双碳”目标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了美好的愿景和清晰的时间规划,而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转型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河南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的较单一能源结构,使我省面临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降低能源碳排放等多重目标统筹平衡的考验。我省要以“双碳”行动为牵引,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加快形成“安全、减碳、提效、智慧、发展”五位一体的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机制。

多能协同互补,保障能源安全。我省推进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实现能源公平可及,还要提高能源环境友好性的“三元悖论”难题。为了解决我省能源转型面临的三元悖论难题,需要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协同融合。一方面,要稳住存量,发挥好传统能源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合理建设支撑性好、调节性强的先进传统能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增量,把风、光、水、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好,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双碳战略下要统筹处理好减排降碳与能源安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协同、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匹配等关系。当前技术水平与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保障我省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任何单一能源品类无法凭一己之力同时保障能源安全与解决能源世界的脱碳问题,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才能共同担起如此重任。需要统筹我省各类能源资源,推动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实现多种能源互补、平衡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现代智慧能源体系。

挖掘可再生能源更大潜力,促进能源减碳。充分调动一切可再生能源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识别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关键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大力推动我省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提供可行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是建设豫北黄河北岸、豫东黄河故道、豫中南引黄受水区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能。二是结合我省乡村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探索农光互补可行模式,实现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互促进。三是充分发挥我省网架结构特点及区位优势,通过特高压网络引进西北地区绿电,优化能源结构。

主动产业升级,提升能源效率。一是升级产业结构,降低产业能耗。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推进能源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共同克服产业转型中用能成本上升的困难。二是要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工程。推动采矿、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向更精细化工艺发展,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度高的经济体系。三是要提升能源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一批关键能源技术的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氢能开发利用等前沿技术,推动灵活高效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等成熟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四是要激活产业升级多主体参与体系,强化市场的激励作用。完善以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价格与交易机制,提高绿色低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构建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拥抱信息技术,实现能源智慧化。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结合,助力我省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能源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提升能源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二是结合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的特点,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多能互济、智慧互联,全面实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智能化管理。三是要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敏捷、高效电网设施,全面提升各级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电网消纳与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满足能源行业的多元供需。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能源部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立足省情,抓住重点品类能源,控制能源对外依存度,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发展需要、条件成熟的各类能源项目建设。一是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发挥好煤炭作为现阶段主体能源的基础作用。二是推动煤电机组技术升级改造,优化我省燃煤发电机组技术结构,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三是适当扩大绿色专项债券支持领域,要稳步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优先将农村地区新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问题。(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黄河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