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三次毁坏,两次重建,一次修缮,望海楼教堂命运多舛

2025-09-07 01:56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三次毁坏,两次重建,一次修缮,望海楼教堂命运多舛

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始建于1869年,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称其为“圣母得胜堂”,可天津人因其旧址为望海楼,所以称其为“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望的不是“海”,而是“海河”,这一望就是一百六十年。

一百六十年的沧海桑田,望海楼命运多舛,三次被毁,两次重建,一次修缮。这三次被毁中,一次是天灾,两次是人祸。

火烧望海楼

1858年,中法签订《天津条约》,在此条约中,中法两国约定了和“传教”有关的两个条款:

(1)、法国人有权进入中国内地传教;

(2)、法国人在中国犯罪,由法国领事逮捕和审判。

条约签订之后,法国传教士纷纷进入中国传教,谢福音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拆掉了法租界内的崇禧观,在旧址上盖起了望海楼教堂。

法国传教士们从此在这座“望海楼”里做礼拜、讲经、唱诗……还开办“育婴堂”,收养弃婴。

于是就有一些好心的天津老百姓,将捡到弃婴(多为女婴)送到“育婴堂”来,交给神父和修女收养。

这个时候,“育婴堂”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给这些送弃婴来的好心人钱。收了钱的好心人当然是高兴的,他们回家后,逢人便说:自己今天救了一个弃婴,送到育婴堂,法国人还给了我钱。

原来送婴儿到教堂就有钱啊!于是,一些流氓开始到处拐小孩,将他们送到育婴堂换钱。法国神父和修女们照旧付钱——要知道在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鉴别谁是市井流氓?哪个婴儿又是拐来的?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法国神父修女正在和这些市井流氓“一手交钱、一手交人”“诱拐小孩”!

事情一步步向坏的方向发展—— 盛夏炎炎,瘟疫流行,“育婴堂”里的法国神父和修女们,依旧自认为是的做着伟大的事业,但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行,数十名婴儿染病死亡了。

此时,神父和修女犯了第二个致命错误,他们花钱请人将夭折的婴儿埋葬。而负责埋葬的人为了省钱,居然将几个婴儿挤到一副棺材中,挖一个浅浅的小坑儿,埋下了事。坑儿挖得太浅了,野狗们纷纷跑过来,将死婴们刨出来,死婴暴露在天津老百姓的面前,于是流言四起:教堂杀小孩。

“教堂杀小孩”的说法传开去之后,有人跑到教堂的窗户边上偷看,结果看到了神父在挖死人眼珠——事后查明那是神父在办葬礼。

这下可不得了了——“教堂拐卖小孩”、“教堂杀小孩”、“神父挖眼珠子”。这三件事叠加在一起组合成了一项严重的指控——“教堂的洋鬼子杀中国小孩,采眼挖心,用来制药! ”

此时是望海楼教堂建成的第二年,也就是1870年,天津大旱,无数灾民涌进天津城,一时间物价飞涨,人心浮动。

谣言四起的6月20日,老百姓将一名拐卖人口的流氓扭送官府,此流氓供出来自己受望海楼教民王三指使。

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带犯人去望海楼对质,发现并无王三此人,纯属流氓编造。但此时局面已经失控,上千人包围了教堂。

傲慢的法国的领事丰大业犯下了第三个致命的错误——得知教堂被围困后,他要求总督崇厚派兵镇压,在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返回教堂,与知县刘杰相遇,激烈的争论后他鲁莽地向刘杰开枪,却杀死了刘杰的仆人。

这立即引起了在场群众的激愤,当时就打死了丰大业和他的秘书,紧接着愤怒的人们又火烧了法国领事馆和望海楼教堂、仁慈堂等四座教堂(其中包括英美传教士开办的教堂),打死了20多名神父、修女——其中2名比利时人,3名俄国人,1名意大利人和此事毫无关系,依旧被误认为法国人而被打死。

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清政府抗议,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受命处理此事。

在中国根本没有实力与武力对抗外强的情况下,曾国藩还是和洋人进行了一番斗争的——

洋人最初要求处死“凶手数千”,曾国藩认为当时群情激奋,聚若云集,去如鸟散,根本说不清谁是凶手,坚持一命抵一命;洋人认为是天津知县领头闹事,要求一起处决,也被曾国藩驳回。

事情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为首杀人的18人处死,充军流放25人(包括天津知县),赔给法国政府46万两白银,由总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法国政府因当时正忙于普法战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当年的“键盘侠”们不干了,他们大骂曾国藩是“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曾国藩一年后郁郁而终。

“天津教案”留给后人太多的启示——

首先是弱国无外交,其次我们也看到了造谣、传谣是一种严重的恶行,这个教训,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

义和团焚毁望海楼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才建好三年的望海楼再次被焚毁。

地震中损坏严重

1904年,法国第三次建造了望海楼。

不幸的是,在1976年的地震中,教堂被严重损害。直到1983年,教堂才被再次修缮。

三次毁坏,两次重建,一次修缮,望海楼还能保持原有风貌,也算得上是一大奇迹了。

(关注龙猫,分享天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