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当时名噪一时的京城四马都有谁,这可是老舍先生亲封的

2025-08-31 23:02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当时名噪一时的京城四马都有谁,这可是老舍先生亲封的

啥是四马?即不是民国时的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西北四马,也不是现实版的阿里马云、平安马明哲、腾讯马化腾、招商马蔚华企业家四马。而是上世纪60年代初被老舍先生撰文盛赞的相声演员马季,评剧演员马泰,京剧演员马长礼,话剧演员马群这个北京文艺界的四马。

文革前四马在京城几乎无人不知,牛逼大了去了。文革后先是马长礼在革命样板戏中饰演刁德一先声夺魁,不久马季又因相声《友谊颂》名声再起。六十年代初期马泰演唱的评剧《向阳商店》、《千万不要忘记》、《阮文追》唱遍北京街头。文革中曾一度黑不提白不提,到了改革开放后才在谢添导演的电影《甜蜜的事业》中演了一个小角色田大伯。而马群真是十年河东转河西,居然一下子从大红大紫变成了默默无闻。

著名演员牛星丽和金雅琴的女儿牛响玲曾这样回忆:“我的前公公马群是北京人艺资深的老演员,但是在我心中他更是一位好干部,他是在解放前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当年我妈拍《杜十娘》那部电影,就是马群大大推荐的。”

马群曾是文革前北京人艺的台柱子、艺委会委员,出演过《胆剑篇》中的苦成老人、《茶馆》中的二德子和小二德子、《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撮毛、《公正舆论》中的吉特拉鲁和《秦皇父子》中的赵高等。此外他还拍过《瞬间》、《家务清官》、 《两宫皇太后》、《十六号病房》等十几部电影。

2004年底北京出现了一个使人意想不到的复旧,解放以后消失了的“堂会”又开始重现京城,堂会到底是文化需要还是一种复古,是剥削阶级的产物还是人民大众都能享受的演出形式,常宝华和马季打起了口水仗。常宝华认为:“听到“堂会”一词时感到很不舒服,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去唱堂会都是为了生存。不过,在那里演出几乎失去了人格和尊严,我可以说身受其害。绝对不会为少数人的欢乐而去接受这一切。”

而马季则认为“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大舞台不见得就适合每一个演员。堂会这种小型聚会的形式会给演员很多的发挥余地,尤其对于相声来说是特别合适的场所,有即兴的成份,对演员来说可以锻炼你的真能耐。具体的称呼问题嘛,我觉得只要群众喜爱,也没什么,那时候候宝林、梅兰芳等艺术家都走过堂会。如果有那么一百多人的场所,大家喝着茶,听着相声乐和一下不挺好的吗。”

说实话,为堂会翻案是老秦一手策划,本想平静下来看看马老表示谢意,但因“堂会”主办方因上面有分歧怕事而未成行。20

06年便传来马季不幸去世的消息。

十年之后,2016年11月又传来谭富英的弟子,马连良的义子,曾认真刻苦地钻研过杨宝森的唱腔。身上兼着谭、马、杨几家之长的马长礼先生去世的报道。

至此,诸君不幸离人世,当年四马已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