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人物』志者,气之帅也——李海军

2025-08-30 14:13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人物』志者,气之帅也——李海军

李海军,1952年生,房山区琉璃河镇西地村原党支部书记。从1997年起,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修公路、种果树、发展林业经济,使这个当地有名的穷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1200元达到2018年的2.1万元。

他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在村中建立“温馨家园”和帮助残障人士脱贫致富的生产基地,使西地村成为北京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京市第三届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高票当选了村支书的人是西地村的李海军。

他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小时候别人嘲笑他是“根半腿”。可是李海军有头脑,有胆识、有农民最朴实的智慧。

改革开放之初,他是村里最早搞副业搞运输、最早种植果树的人,每年收入3万元,日子过得让人羡慕。可是,他有一块心病,他想亲手改变西地村的面貌。

李海军的父亲是西地村的第一任支书,从小他听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西地村的贫穷。父亲因为营养不良得了肝炎,老是吐血。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那天早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对他说:“孩子,爸爸不在了,你就是家里的老大了。”吃不饱饭的李海军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对贫穷的痛恨,改革开放给心中有团火的李海军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1997年,村党员大会以高票推举他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西地村,可真是个烂摊子。这个坐落在房山区琉璃河镇的小村庄,从明朝建村至今,已经将近600岁了。可是,它却像一块古生物化石,除了平添岁月的年轮,几乎没有给外界留下更多的记忆。别的不说,时光进入21世纪了,西地村还没有柏油路,村中的一条主路是坑坑洼洼的烂泥地,下一天雨,踩十天泥,泥干了,又是尘土飞扬。更糟糕的是,村里垃圾乱堆,污水乱倒,柴火秸秆满街乱放,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腐臭的味道。村民家中的厕所,更是景观奇特:“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半天”。

西地村的历届班子都试图改变,但由于思路不对,观念落后,一直没能走出贫穷、脏乱的两难境地。到1997年,这个201户人家的小村欠账180多万元。邻村来讨债,把村里唯一值钱的联合收割机开走了。不久,镇领导来检查工作,找了半天,才在家里找到李海军,领导急了:“海军,你们村委会连个阵地都没有,怎么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呀?”

李海军用彩钢板搭了六间简易房,当村委会办公室,然后发布了他的致富思路:一是修路,二是种树,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培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修路,就是改变村容村貌,筑巢引凤,让大量闲置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李海军忘不了镇长第一次来西地村的情况,那天,镇长开车进村,村里的路不给面子,一个坑连着一个坑,差点把镇长的车陷到泥里。镇长说:“海军,你这样的路,谁敢来投资呀?你不想修条路吗?”海军的眼泪一下流出来:“想,我做梦都想。可是我没钱。”镇长说:“你只要有为村民办好事的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我支持你。”

为了筹钱修路,有人提出把村民种的树归集体。李海军不同意,他说,不能干竭泽而渔的傻事,百姓富了集体才是真的富。他把土地重新承包,一些租用土地却不交承包费的人只好赶紧交钱,当年,村集体收入18万元,但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李海军想到了卖树的办法,他当生产队队长时种下的200亩速生林已经成材,他向区林业局提交了伐一亩补种两亩,5年内使全村绿化面积翻一番的报告,区林业局支持他,同意了。

卖树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谁出钱多就卖给谁。李海军万万没想到,他这样做竟然把自己的兄弟得罪了,这五个兄弟与李海军是一个爷爷的后代,平时亲得很,也正因为关系近,兄弟们要求李海军让他们赚点钱。有一批树,有人出价8万元,弟弟出价5万元,并暗中使手段让别人退出竞标,李海军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弟弟。树以高价成交了,怨也从此结下了,弟弟们竟然联名告李海军贪污受贿。上级为此把西地村的账本调走查了一个多月,然后在琉璃河镇47个村的党员代表大会上说,这次调查,查出了一个好干部。好心的村民劝他没必要为了集体的事把手足情生分了,但李海军没有退路,他记着父亲的话,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把弟兄们往正路上引。

那些日子,李海军就像一个小商贩,什么能挣钱他就干什么,怎么干挣钱多他就怎么干,一分一厘都紧紧地攥在手里,攥够100元钱就往银行里存。到镇里区里开会办事,一律骑自行车,散会再晚,他也要赶回家吃饭。5年后,李海军手里有了80万元集体资金,他要修路了,镇长蔫不唧地问他:“你手里有多少钱?”李海军说:“只要是修路,要多少有多少。”实干家李海军感动了各级领导,一路绿灯,各级都给予了适当的资金补助。

2004年,西地村连接镇域内主干线的那条宽7米、长4000米的柏油路破土动工。铺油的时候正赶上中午,村民们连饭都顾不上吃,扶老携幼,聚集在道路两旁,年轻人甚至放起了鞭炮。50多岁的村主任回忆说,我生在西地、长在西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比过年过节做寿娶媳妇都热闹。

紧接着,李海军又拿出30万元,修了5000米的环村路、3000米的田间路和2万米通往各家各户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有太阳能路灯,昔日的农家厕所也被水冲式厕所代替,村里修了垃圾污水处理站,森林覆盖率达到65%。

村民们看到家乡的变化,却无法感受李海军内心所经受的煎熬。每当回忆起那段往事,他都会声音哽咽:为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谁要价最低他把工程包给谁,还天天守在工地不准人家偷工减料;上级的拨款迟迟不到位,他就蹲在人家办公室门口不走;为了不让工程停下来,他连夜外出找亲戚托朋友凑齐了15万元支付材料款……志气,成就了李海军,也成就了西地村。

环境一变,精神一变,西地村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家手袋厂落户这里,实现年产值150万元,村里妇女人人就业,仅编织一项每月收入就达1000多元。接踵而至的投资者使西地村成了香饽饽,涂料厂、印刷厂相继开业,原来每亩80元的土地承包金猛然涨到了千余元。

2006年,北京市抓了79个新农村试点村,西地村被选中了。西地村经济条件中等偏下,沙土地,大田农业,基础并不是很好,但这个村能当选,就是因为有好的带头人,全村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冲劲。

因为李海军得过小儿麻痹,他对残障人士的遭遇感同身受,总是给予特殊关照和特殊政策。西地村办起了“温馨家园”,收治了20多位智障和精神疾病患者,积极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对个别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行全方位救济。现在,李海军正在为“温馨家园”建造一个面积在300平方米的阳光房,让智障和精神疾病患者在严冬的时刻也有活动场所。

2000年,村里的外来媳妇、重度残障人士孙金花下岗了,只能靠低保金度日,她不甘平庸,流着泪找到李海军,诉说了自己想办鸭场的难处,李海军说,这么着,村里划给你二亩地,永远不收费,你去创业。孙金花又说没钱盖房,李海军说,村小学正好不办了,你找人把围墙、教室拆了,弄点砖瓦木头去盖房。

孙金花的养鸭场办了起来,可是并不成功,李海军鼓励孙金花再找新路子。孙金花决定改养肉鸽,这次她大获成功,年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她感恩地说,如果没有村委会的帮助,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像我这样的残障人是不会有今天的。

如今,再也没人说西地村是活化石了。北京市农工委综合处的干部说:“从李海军书记身上我们感觉到,农村经济要发展,软实力更要发展。比如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村庄的民主管理经验,村民互助合作精神,传统文化的发展,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提升,尤其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西地村的变化证明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