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美国900亿的超级航母福特号

2025-07-19 04:03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美国900亿的超级航母福特号

在浩瀚的全球军事版图上,美国历来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傲视群雄,其国防预算之庞大、武器装备之先进,无不令人咋舌。

福特号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军舰常常成为展示其强大军力的象征,对其他国家的同类装备投以不屑的目光,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在技术上早已遥遥领先。然而,这种自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察觉的盲目与自负。

福特号新技术

能力提升

双波段雷达(DB R)

通过工作可用性的提高和舰岛体积的缩小,减少人员编制,提高飞机出动架次率

先进阻拦装置(A AG)

提高飞机出动架次率、减少人员

电磁飞机弹射系统(E MA LS)

减小舰载机的物理压力,提高飞机出动架次率、减少人员

先进武器升降机

提高装载能力,提高飞机出动架次率、减少人员

“改进型海麻雀”导弹联合通用武器链

对抗密集空袭能力提高,减少舰上人员

重型航行中补给系统

提高补给作业速度,加快F-35C动力模块更换,提高飞机出动架次率

等离子体垃圾处理系统

利用极端温度以3084千克/日的处理能将垃圾转变为挥发性气体,减少人员

新型核动力推进系统

提高发电量,减少人员配备,降低反应堆重量,增加稳定性裕量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

不需要蒸汽分配系统即可淡化海水,减少人员、提高工作负荷和稳定性裕度

高强度韧钢(H S L A-115)

用于飞行甲板,比传统钢材更硬更轻,提高工作负荷和稳定性裕度

高强度低合金钢(H S L A-65)

用于舱壁和甲板,比传统钢材更硬更轻,提高工作负荷和稳定性裕度

新型氧气液化装置

新型氧气制冷机,提高了效率,且运行可靠,寿命长

新型电制转换装置

新型舰载机用电适配装置,即可提供115伏/400赫兹交流电,也可提供270伏直流电

提到美国海军的骄傲,福特号航母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美国海军最新一代的核动力航母,福特号承载着美国海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其设计理念之先进、技术之创新,被寄予了领先全球50年的厚望。

电磁弹射

特别是其电磁弹射装置,更是被誉为航母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然而,正是这些被视为“黑科技”的先进技术,最终却成了福特号航母难以摆脱的梦魇。

电磁弹射器(EM AL S)

早在福特号航母建造之初,就有如马伟明这样的专家提出过警告,认为过多未定型技术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风险。

舰型结构

然而,沉浸在技术自信中的美国海军并未将这些警告放在心上。如今,随着福特号航母在测试阶段频繁出现故障,特别是电磁弹射系统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一预言不幸成为了现实。

甲板

福特号航母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骄傲使人落后”。曾经被视为美国海军未来希望的福特号,如今却成了美国海军的一块心病。

电磁弹射系统的故障,不仅严重影响了航母的出动效率,更在无形中削弱了其战斗力。面对这一现实,美国海军的失望与尴尬溢于言表。

据说,福特号航母的建造耗资高达900亿美元,这笔巨额投资本应为美国海军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海军一记响亮的耳光。福特号航母在实际服役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仅让其战斗力大打折扣,更让美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颜面扫地。

舰体参数

舰长

332.85米

舰宽

40.84米

吃水线长

暂不清楚

吃水线宽

暂不清楚

吃水深度

12.4米

标准排水量

101600吨

满载排水量

112000吨

飞行甲板

332.8米×78米

机库面积

暂不清楚

航速

>30节

自持力

食物可储存60天份

舰员编制

船员4660人,航空人员600人

传动

四轴四桨

动力系统

2台A1B压水式核反应堆

4台汽轮机,功率104兆瓦

900亿的投入与福特号航母的实际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让美国海军深感痛心,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军事装备的研发上,盲目追求先进技术而忽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最终只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A 1 B反应堆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小型舰艇,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快速、灵活执行近海作战任务的重任。自服役以来,濒海战斗舰却频繁因技术问题而出现故障,特别是其组合传动齿轮的故障更是让人头疼不已。

濒海战斗舰的遭遇再次证明了美国海军在军事技术研发上的盲目自信。这些看似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实际使用中却暴露出了种种缺陷,不仅影响了舰艇的作战能力,更对船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这些问题,美国海军虽然表现出了乐观的态度,认为可以通过后续的技术改进来解决,但频发的故障已经让濒海战斗舰的声誉一落千丈。

美国海军在福特号航母和濒海战斗舰上的失败,无疑为全球军工业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军事技术的研发不仅需要突破性的创新,更需要在可靠性和实用性上进行严格考量。盲目自信、过分依赖未成熟技术的应用,最终只会让军事装备成为战场上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