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柳州轻轨烂尾之痛:七年建设路漫漫,通车曙光何时现?

2025-07-11 04:47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柳州轻轨烂尾之痛:七年建设路漫漫,通车曙光何时现?

在广西的版图上,柳州这座拥有独特工业底蕴的城市,一直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展现着自身的活力与魅力。然而,近年来,柳州轻轨的建设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曲折的历程,让人们不禁要问:柳州轻轨,究竟有没有明天?

柳州轻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自开工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多的时间,很多车站已经基本形成,也有很多区间桥墩屹立不见轨道,“水泥森林”占据要道,种种迹象表明其建设已经停滞、烂尾。

此前,在2021年自治区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要将柳州建设为广西副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不仅提升了柳州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地位,也为柳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副中心城市,柳州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区域发展责任,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定成为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环,而轻轨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然而,尽管有了政策的支持、建设的必要性,柳州轻轨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柳州轻轨的建设与国家政策产生了冲突。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审批愈发严格,明确了不再新批城市。而柳州轻轨却在此背景下未批先建,这无疑是对国家政策的无视,也对城市发展规划的草率与冲动。

其次,柳州轻轨的建设并未充分考虑到城市自身的需求与实力。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柳州城市出行中,步行、电动自行车、自驾小汽车三者出行量最大,占比分别为26.31%、35.45%、25.03%,且后两者出行分担率逐年增加,总计占比高达86%,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过低,而按照规划,到2035年,柳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常住人口将达到300万人,人均出行次数为2.3次/日,出行总量为690万人次/日。未来公共交通分担率虽然将随着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会有所增加,但小汽车、电动车行车依然为主要出行方式。

此外,柳州轻轨的烂尾对于城市经济、文化及市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烂尾工程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也破坏了柳州的文化形象和市民的自信心。市民们对于轻轨的期待逐渐转化为失望和不满,城市形象也因此受损。

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柳州轻轨之路似乎充满了坎坷。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对轻轨建设的期待和努力。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理性分析、积极应对,作为一个GDP超3000亿、常住人口超400万的城市,在十五五期间,相信柳州轻轨一定能够有所突破。

首先,柳州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交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积极引导公共交通出行,确保轻轨建设的合规性和顺利进行。

其次,柳州需要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轻轨项目的持续推进。同时,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沿线特别是车站周边土地控制和综合开发,实现价值最大化。

总之,柳州轻轨之路虽然坎坷,但并非没有希望。作为广西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环,柳州轻轨的建设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发展,也关乎整个区域的繁荣与进步。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相信柳州轻轨一定能够迎来通车的曙光。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素材来自互联网,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