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美女爱带的“狗项圈” 竟是上层社会的弄潮儿

2024-10-29 15:11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美女爱带的“狗项圈” 竟是上层社会的弄潮儿

时尚女郎佩戴的皮质项圈

今年你一定注意到,身边突然冒出了一些脖带项圈项链的姑娘,与她们交谈时,会时不时被那条黑链子吸引。女生的脖子是很具有魅力视觉感的,颈圈可以拉长脖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秀颈削肩的感觉。这种项链就是时下十分流行的“Choker”。

所谓“Choker”,就是指长度在锁骨以上,并紧贴脖颈的项链。choke是呛到、噎住,是使窒息的意思,choker,顾名思义,就是呛到你、勒住你的东西。紧裹脖颈的项圈,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不会勒着难受吗?事实是项圈的弹力非常好。

这种紧箍脖子的项圈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十九世纪晚期,英王爱德华七世的老婆亚历山德拉皇后为了遮住脖子上的一块疤痕,用天鹅绒和珍珠制成了宽颈圈,一个不小心就这样掀起了宽颈圈的狂潮。这之后,choker摇身一变为上层社会的弄潮儿,往往镶嵌着珍珠、宝石和黄金,成为了名媛们争奇斗艳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长得像狗项圈的宽颈圈的确就被称作狗项圈!即使挂满了奇珍异宝,它还是叫做dog collars。而那些款式从单纯的绳带慢慢演变成绳结款,从简单的缎带材质升级到丝绒、皮革、又或是镂空蕾丝。

如今,这股项圈风也在明星中风靡,从章子怡到杨幂、白百合……甚至得到了男明星的宠爱。

而李小璐绝对是项圈项链的收割机。

而项圈也是某种不可描述的游戏中,赋予服从者屈辱感及被支配感滋味的一种道具。除了服从者单方面穿着之外,也有一种情况是支配者同时也戴上的。颈圈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被冠以各种饱受争议的称号,某种行业(不可描述)的标志,断头台的抗争,皇室风尚,甚至是女女的暗号。

追溯一下项圈在我国历史中的痕迹,能看找到:《儒林外史》中:奶妈抱着妾出的小儿子,年方三岁,带着银项圈,穿着红衣服,来叫舅舅。

《红楼梦》中:出现带著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在鲁迅的《少年闰土》中有这样的描述: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可见,项圈最早有守护的作用,不过是那种孩子佩戴的类似长命锁的银饰。如今也化身为时尚女性的贴身爱物。

说道颈部饰品,不得不提到“长颈族”,“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长颈族妇女五岁起戴铜圈,十岁时再以一条长长铜条绕在颈上,膝盖下也绕上铜环,让双脚一直保持在五岁时的粗度,模仿凤凰幼细的双腿。她们更会随年岁增长再绕几圈,直至二十五岁。

有泰国医生认为,尽管这些“长颈鹿女人”的脖子看上去好像是比别人长,但事实上,那些项圈并没有真正拉长她们的脖子,只是将肩膀锁骨往下压了一些而已,从而看上去好像脖子“变长”了。一旦戴上铜圈,就等于一辈子上了枷锁,因为她们的颈部肌肉会变得十分脆弱,离开铜圈颈部就有断裂的危险。

项圈一边被时尚达人追崇,一边却成为部分男生眼中最丑的配饰。你会佩戴这种项圈项链吗?

编辑: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