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名录

2024-10-09 14:25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名录

抗美援朝战争中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者30余万名。其中,270名立特等功, 154名立一等功。

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分别为:特级英雄两名,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

本篇仅辑录荣立特等功(含同时获特等、一、二级战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志愿军英雄人物,获一等功臣另列。红色标注牺牲在朝鲜战场。

特级英雄两名

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杨根思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 本名羊庚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拂晓至上午10点, 杨根思率第三排在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 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的作战中, 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在耗尽弹药、战斗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怀抱炸药包同攻上高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

杨根思是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1952年5月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 “杨根思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1931-1952)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人地堡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一级战斗英雄50名(46人荣立特等功)

1.邱少云(1926-1952)四川铜粱(今重庆铜梁)人,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11日,所在部队准备攻击金华以西的联合国军阵地,提前潜伏于敌阵地前沿。次日中午,美军发射侦察用燃烧弹,邱少云的棉衣被引燃,为了不暴露部队,他以惊人毅力保持不动,任凭火势蔓延全身,最后壮烈牺牲。

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许家朋(1931-1953)安徽绩溪人,志愿军23军67师200团战士。1953年7月6日,部队奉命反击铁原西面的石岘洞北山阵地,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冒着大雨前突拔除敌人火力点,途中遭遇敌人暗堡的机枪扫射压制。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带着炸药包前进至暗堡附近,却发现炸药包因下雨受潮无法使用,遂自己扑向射击孔,以生命掩护战友完成任务。

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3.李凤林——河北人,志愿军68军202师606团6连排长。1951年10月,他率部队坚守金城南928高地,七昼夜打退敌人近两百次进攻,歼敌500余名,最后阵地上只剩他一人,他端枪孤身发动最后一次冲锋, 壮烈牺牲。是《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原型之一。追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4.李家发(1934-1953)安徽南陵人,志愿军67军199师595团1连通信员。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所部攻打轿岩山,被路上的碉堡火力点压制,他主动接受爆破任务,炸毁三个地堡,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扑向最后一个地堡,以身体挡住机枪口,壮烈牺牲,年仅19岁。

追记特等功,授予其“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追授李家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其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5.贠(yun,四声)宝山(1930-1951)河南安阳人,志愿军42军125师375团9连卫生员。1951年9月7日中马山战斗中奋勇抢救伤员,在多处受伤,肠子流出的情况下仍爬上山头救护三名伤员,因伤势过重牺牲。

追记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6.杨春增(1929-1952)河北沙河人,志愿军12军35师104团某部副排长。1952年8月5日,该部夺取江原道金城座首洞附近的541高地,随后突击部队撤回,杨春增和8名战士留守。第二天敌军以2个连兵力发动反扑,被连续打退十几次,毙伤200余人, 至黄昏时阵地上只剩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幸存,眼见上百名敌军再次发动攻击,杨春增让卫生员后撤联络部队,自己举起最后一颗手雷冲入敌群同归于尽。

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等称号。追授杨春增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7.杨连第(1919-1952)天津人,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多次冒着美军的空袭轰炸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1951年7月,在洪水中奋战30余日,搭设浮桥12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保证了清川江两岸的物资畅通。1952年5月15日下午, 在修复清川江上的桥梁时,因敌机投下的一枚定时炸弹突然爆炸而牺牲。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并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质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等,生前的连亦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8.杨宝山(1919—1951.10)吉林敦化人,志愿军47军141师422团5连连长。1951年 的秋季防御战役中,该部坚守临津江东岸的天德山阵地,美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杨宝山率领战士们多次打退敌人以整营整连发动的攻势,死守三天,毙敌800余人,五连也只剩下十几名伤员,弹药告罄。敌人再次发动进攻时,杨宝山左手抱起石头,右手抓着反坦克手雷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9.高成山(1922-1951)河北易县人,志愿军68军204师612团连长。1951年10月15日,连队奉命防守平安南道金华郡938. 2高地,从16日早 晨到19日夜间,敌军以两个团兵力配以飞机轰炸发动持续进攻,高地上的树木全部被炸断,但高成山率全连英勇作战,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打退敌人上百次进攻,毙伤敌人接近两千。打到19日,全连仅剩6人,弹药告罄后高成山带领大家拼刺刀,直至增援部队赶到。高成山在随后的战斗里中弹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0.王学凤(1926-1951)安徽砀山人,志愿军40军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1951年4月的华岳山阻击战中,他击毙击伤敌人上百名,自己也多处负伤,昏倒在工事内。在听到敌人冲上来的喧闹声后,他再度站起,一边掩护战友撤退一边射击,双腿中弹后丢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自己跳崖牺牲。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

11.刘维汉(1925-1951)湖南桃源人,志愿军40军120师358团3连副班长。1951年4月5日,他所在部队奉命驻守洪川江边的鹰峰山,刘维汉的战斗小组与百倍于己的敌人奋战一日, 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弹药告罄,被敌人包围,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

12.倪祥明(1925-1952)河南杞县人,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7连4班副班长。1952年7月27日,所部防御黄海北道涟川郡222.9高地,与战友们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我方也伤亡严重,弹药告罄。随后又有敌人攻至,他以寡敌众与敌人肉搏,在被包围的情况下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拉响手榴弹与数名敌人同归于尽。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3.曹庆功(1925-1951)云南牟定人,志愿军40军119师356团1连副班长。1951年2月的第四次战役中,所在连队防守洪川江北岸的286高地,他与两名战士驻守前沿阵地,以机智灵活的战术歼灭敌人一个排。在随后的战斗中,敌人以数十门迫击炮和榴弹炮轰击阵地,两名战友先后牺牲,他孤身作战,右臂被炸断,拉响最后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4.曹玉海(1923-1951)山东莒县(今莒南)人,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1营营长。本来在解放战争中因身负重伤已经退役,转业为武汉市监狱监狱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主动申请回部队。参加了前四次战役,指挥部队歼敌近千人。1951年2月5日,所部在京安里以北的350. 3高地负责阻击敌军,抵挡美军骑一师进攻达7天,曹玉海率部在2月12日的战斗中打退敌人六次进攻,于第七次阻击时中弹牺牲。此战1营击毙美军680余人,创下志愿军营级单位歼灭美军的纪录。战斗结束时,曹玉海亲自所率领的连队只剩2人生还。追记特等功臣,授一级英雄。

15.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今安居区)人,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3班班长。1952年9月29日,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敌人时,敌人躲在坑道里以重机枪持续抵抗,主攻部队无法前进,他抱着炸药包冲进坑道,与坑道里的4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16.孔庆三(1926-1950)山东济南人,志愿军27军80师炮兵团九二步炮连班长。1950年11月27日的新兴里战斗中,该部奉命炮击敌火力点,由于天气严寒,地面太硬,无法构筑发炮阵地,孔庆三以肩膀顶住支架,命令炮手开炮,摧了敌火力点,歼敌30余人,打通了前进道路,他自己则因火炮后坐力撞击负伤,又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的光荣称号。

17.孙占元(1925-1952)河南林县(今林州)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3营某部排长。1952年10月14日的上甘岭战役中,孙占元率部反击五圣山二号高地,沿途攻克敌人火力点,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火力掩护战友前进。最后连敌人尸体.上搜来的子弹也打光了,他被重重包围,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8.孙生禄(1928-1952)河北定兴人,志愿军空3师9团第1大队飞行员。随大队长王海一起奔赴朝鲜战场,主要担任王海机组的掩护任务,先后击落6架敌机。1952年12月2日的战斗中,战机受创20余处依然将其飞回机场,在次日战斗中又击落一架敌机,返航时因遭遇多架敌机突袭,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并追授其“空军英雄”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陈德忠(1924—1951)山东临朐人。志愿军26军77师229团侦察参谋。长期担任潜入侦察任务,在1951年3月的侦察任务中,他带着一个班潜入汉江北岸,一边侦察一边歼敌,灵活作战,为我军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的同时,在一个多月里歼敌147人,俘虏11人,以至于美军不敢派出排以下单位单独活动,并成立特种分队专门对抗这支小分队,最终一无所获。4月7日,他率20名侦察兵奇袭敌一坦克团驻地,炸毁30余辆坦克。6月12日在一次行动里中弹牺牲。追认他为“一级人民英雄”。

20.吴志洲(1925-1952)河南阳武(今原阳)人,志愿军40军120师360团3营8连排长。1951年4月11日,所在部队守备都坪里以西的503. 9高地,率领全排顶着飞机和坦克的轰击苦战4天4夜,一人毙伤敌人50余名。1952年6月5日,在朝鲜渡礼成江执行任务时,吴志洲不幸牺牲。被授予特等功及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21.周厚刚(1924-1951)山东荣成人,志愿军20军59师176团5连连长。1951年 五次战役后的谈判阶段,美军发动“闪击战”试图获取战果,他所在部队奉命在华川郡广洞赤根山西北的785高地掩护主力撤退,当时联合国军两个团在高地对面占据了更高地势的阵地,785高地无险可守,敌人每次进攻前必先以飞机投掷炸弹和燃烧弹,又用重炮轰炸数小时。周厚刚率领战士们打得机智顽强,死守八天八夜,打退敌人40多次进攻,打死敌人600余名,成功完成任务。但在撤出阵地时,周厚刚不幸误触地雷牺牲。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22.胡修道(1931-2002)四川金堂人,志愿军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2年11月的上甘岭战役中,第一次上战场的胡修道与两名战友防守597.9高地旁边的3号阵地,由于人手不足,他在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后就被默认为“老兵”除了防守自己阵地外还要到处支援其他地方,在3号和10号阵地间来回穿插作战。最后他一个人守在3号阵地上死战不退,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一人击毙280余名敌军,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

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的胡修道在 1988 年恢复军衔制前退休。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传统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被聘为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享年70岁。

23.柴云振(1926-2018)四川岳池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1951年5月底发生的朴达峰阻击战中,所部与美军步兵25师鏖战6天6夜,打到第六天,前沿阵地被夺,柴云振率全班与敌人争抢阵地,攻占3个山头,在只剩下名战士的情况下又杀入敌人一个营级指挥所,在混乱中追击敌人,子弹打光后与一名美军士兵肉搏,被咬断右手食指。此战柴云振一人消灭一百余名敌人,负伤24处,重伤昏迷被送到后方,伤愈回到家乡,由于断了手指,他认为不能再做贡献,遂自己回家种田隐姓埋名,与部队失去联系。志愿军总政治部于1952年发布第一号命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经过33年艰苦寻找,1984年在邓小平家乡广安市下辖的岳池县找到他,1985年受金日成主席邀请,他访问朝鲜并被授勋。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柴云振“七一勋章”。2018年12月26日,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安详逝世,享年92岁。

24.徐长富(1922-)吉林东辽人,志愿军40军119师355团8连班长。在二、三次战役中多次立功。1951年的第四次战役中,连队奉命在诸鹤山阻击敌军,完成任务准备撤离时,因敌人持续进攻,强行撤退会造成严重损失,遂主动率领全班留守阵地掩护友军撤退。全班9人死守阵地五个小时,完成了掩护任务,徐长富又一个人留下来吸引敌军火力,等战友全部突围后,自己以手榴弹开路突出重围,毫发无伤。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25.谭炳云(1921-2003)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人,志愿军27军80师239团7连副排长。1951年5月24日,所在部队赶至金化东南的390高地,阻击敌人以掩护主力部队渡过北汉江。谭炳云与战士毛和埋伏在公路附近,在战友掩护下独自一人击毁3辆坦克和1辆汽车,堵塞了公路,成功地将敌主力部队拖住长达8个小时。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3年,谭炳云转业回乡。此后,历任江津县公安局副股长,民政局科长、副局长。曾任江津县政协常委。1983年离职休养。2003年病逝。

26.秦建彬(1928-2000)河北南宫人,志愿军26军78师232团某部副排长。1951年3月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一个班驻守上牌里212高地,阵地仅300平米大小,他们以一挺轻机枪阻击敌人一个加强营,一整天打退敌人19次进攻,歼敌近百人,后孤身奋战至晚上增援部队赶到,又合力守了三天。半个月后,部队反击金河山,他率两个班连续拿下敌人4个制高点,消灭一个营指挥所。《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原型之一。记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等。1955年从朝鲜归国后,作为我军第一代守岛人随部队进驻渤海湾深处的长岛县南长山岛。曾任副排长、连长、营长、守备团副参谋长等职。1982年离休,享受师职待遇。2000年2月16日病逝。

27.黄家富(1931-2011)四川璧山(现重庆璧山)人,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副排长。1952年9月29日反击金城东南官岱里战斗中,主动参加爆破小组,清理路上的坑道和碉堡。在同组战友全部失去战斗力后,他孤军奋战,当晚一个人连续摧毁地堡15个,歼敌200余人,自己也被炸晕三次。随后又在攻占制高点后积极组织防守,打退7次敌人反扑。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爆破英雄”和“模范团员”称号,并获朝鲜“一级战士”勋章。回国后任南京军区某师副师长。2011年2月4日在四川成都逝世。

28.杨育才(1926-1999)陕西汉中人,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奇袭白虎团”行动指挥员。1953年7月10日,金城战役发动前夕,侦察排奉命突袭南韩军首都师第一团团部, 他率领12人化装成南韩军和美军顾问,一路胆大心细混入敌指挥部后发动攻击,毙伤敌97人,俘虏19 人,缴获第一团的白虎团团旗,然后安然返回后方。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职休养后,杨育才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他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在北京病逝。

29.于泮宫(1926-)山东平度人,志愿军20军58师174团3连排长,1951年5月29日的华川地区防御战中,率战士们奋战30多个小时,打退敌人13次攻击。在全排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又率领剩余战士们杀出重围,返回部队。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30.于喜田(1919-)山东栖霞人,志愿军27军81师242团8连长。第五次战役中,该连于1951年5月15日奉命攻打鸡鸣山主峰掩护主力穿插,由于情报错误,他们打下了另外的阵地,敌人也从情报中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营。于喜田决定继续攻打主峰,一路上率部连续拿下11个山头,将敌人整营击溃,又在攻克主峰后坚守至主力部队通过为止。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31.郭忠田(1926-1993)吉林公主岭人,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1连2排排长。1950年11月30日接受在龙源里北山高地阻击美军南逃任务,他果断放过美军坦克车队,阻击后面的辎重部队,造成美军严重伤亡,又用假工事骗过美军空袭轰炸,死守阵地,共歼敌200余人,缴获辎重车辆58辆,6门大炮,全排无一伤亡,获得“郭忠田英雄排”称号。次年2月,他升任连长,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南岸阻击战中,率部队防守西官厅北山,美军以4个营兵力冲击4昼夜,志愿军阵地岿然不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还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

获得“屡战屡胜”锦旗和“二级英雄连”称号(即国庆70周年阅兵战旗方阵里的“二级英雄连(屡战屡胜)”旗)。战后随部队回到东北驻防。1967年,随部队调防到华北,任某部副师长。1993年2月8日,郭忠田因病逝世,享年67岁。

32.郭恩志(1927-1991)河北任丘人,志愿军63军18师563团8连连长。第五次战役中参加铁原阻击战,以一个连阻击美军骑一师的一个加强团,成功防守阵地的同时,郭恩志竟然还能率领全连安全突围,到后方补充弹药后返回阵地继续作战,直至完成阻击任务。此战8连坚守6天6夜打退13次进攻,毙伤敌军800余人,而自己仅伤亡16人。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先后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 1991 年 65 岁的郭恩志病逝在石家庄,骨灰安放于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

33.崔建国(1926-1994)山西高平人,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某部排长。第五次战役中,130团负责攻克洪川以北的加里山752高地,崔建国排担任尖刀排,受命攻下4个地堡和两处小高地,随后全排又进入阵地截断通过山下公路的敌军车队。面对敌军反扑,他们弹药打完了就拼刺刀,崔建国一人在肉搏战中刺死五名美军,俘虏6人,坚持到后续部队赶来。此战他共计歼敌30余名,俘敌8名。仅在抗美援朝中就荣立特等功6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1956年从部队转业,调湖北黄石市工作。1986年离休。1994年在黄石市病逝。

34.沈树根(1927-2010)浙江诸暨人,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某部排长。1951年6月22日,该部接命令夺取并死守制高点鹫峰,沈树根率战士们抢先占领阵地,以一个排打退敌人以连级和营级为单位的13次冲锋,他自己一人就歼敌近200人,最终以牺牲2人,轻伤2人的代价完成任务。立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抗美援朝结束后,沈树根回到国内,升任20军某团团长,1979年转业到浙江上虞市财贸办公室任副主任,1993年离休。2010年12月28日上午9点58分,在上虞病逝。

35.余新发(1920-1976)浙江余姚人,志愿军20军58师175团3营机枪连排长。第五次战役的千佛山阻击战中,他克服痢疾造成的虚脱,使用前不久刚刚缴获的美式重机枪,以机枪点射方式参加战斗,创造21发机枪子弹击毙12名敌人的纪录,在整场战斗中共击毙一百余名敌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余新发复员后返回宁波居住,先后在宁波市检察院和硫酸厂工作。1976年10月27日,余新发因矿难不幸逝世,享年55岁。

36.刘庆亮(1923-1985)山东沂水人,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侦察排排长。因个子高大,英语流利,多次潜入敌人内部侦察,是有名的尖刀侦察兵。在遇到敌人时又能英勇顽强战斗,曾以一个侦察班摧毁敌人坦克、装甲车7辆并抓获俘虏。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荣获志愿军“一级模范”、“一级战斗英雄”等称号。

37.李延年(1928-)河北昌黎人,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指导员。1951年10月8日,所属部队奉命反击高地,并在攻占后应对敌人的疯狂反扑,打到第二天,全营伤亡惨重,7连只剩下4个班,他组织其他连的幸存官兵联合作战,死守阵地,先后毙伤美军600余人,坚持到后续部队赶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79年,广西边防部队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任广西军区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荣立三等功2次;1983年,李延年光荣离休。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2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团访问朝鲜,荣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授予的友谊勋章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38.王德明(1925-2002)山东藏马(今胶南)人,志愿军26军76师227团5连担架员。本来他在解放战争中多次身负重伤,有严重后遗症,部队不打算让他入朝,他坚决请求,最后如愿以担架员身份参战,主要负责运输伤员和弹药。第四次战役中,王德明所在部队担任汉滩江阻击任务,在一次运输弹药到阵地上以后,他发现阵地上排以上干部全部伤亡,于是以老兵身份站出来主动指挥战斗,率战士们冲锋杀敌,直至援军赶到。此战中王德明一人歼敌39名。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1年4月,王德明晋升副排长。回国后任排长,部队领导一度让他到营里担任参谋,但战争给王德明落下了神经性头痛的后遗症,他主动提出了返乡务农的请求。虽然部队领导多方挽留,1956年8月,王德明与妻子丁桂申还是回到了诸城市桃林镇历家官庄村老家务农。

39.王兆才——山东蒙阴人,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某部排长。1951年6月16日的鸡雄山阻击战中,王兆才排位于阵地最前沿,死守17昼夜,在敌人炮火覆盖下打退数十次进攻,又多次领受攻坚任务,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一人毙敌50余名,最后带伤孤身在阵地上与敌军对峙,而敌人始终不敢前进一步,直到增援部队赶来。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40.王海(1926-2020)山东威海人,志愿军空3师9团第1大队大队长。在全队平均飞行时长不足20小时的情况下,于1951年4月25日 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空战中,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先后荣立过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带领的“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

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2021年2月17日,王海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0年8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41.张积慧(1927-2023)山东荣成人,志愿军空4师12团3大队大队长。在朝鲜战场上共击落击伤敌机5架,在1952年2月10日的空战中击毙美军飞行员乔治.戴维斯,对美军士气造成严重打击。(乔治.戴维斯在二战中为美国空军出战266次,是有7架击坠的王牌飞行员,在朝鲜战场也有14架击坠战绩,是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击坠王。)记特等功,授予他“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和“一级战斗英雄”等荣衔,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64年1月,晋升空军上校军衔。后任空军航空兵27师师长、空一军副军长、军长。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党委委员。1980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任成都420厂副厂长(主管生活)、烟台市副市长、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0年7月,经中央军委决定,关系收回部队,恢复张积慧大军区副职待遇,离职休养 。曾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23年4月26日,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逝世,享年96岁。

42.张永富——黑龙江方正人,志愿军47军139师416团5连连长。1951年10月在防守临津江东岸的严岘山时,率全连英勇作战,在三天时间里面对敌人以飞机和坦克辅助的优势兵力进攻,打退敌人28次进攻,毙伤敌人上千,其中包括击毙美军一名副团长, 直至8日深夜顺利换防。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43.赵宝桐(1928-2003年12月12日)辽宁抚顺人,志愿军空3师7团副大队长。抗美援朝期间,他驾驶米格15战斗机击落包括两架P-86在内的敌机7架,击伤2架,是志愿军空军的最高击坠纪录保持者。创造了志愿军飞行员个人战绩最高纪录,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两次荣立特等功,成为中国空军历史上的“空战之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3师7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训练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第3航空学校副校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2003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44.鲁珉(1926-2000)山东龙口人,原名刘振治,志愿军空12师36团1大队大队长,后任36团检查主任。在1952年12月5日-23日的四次空战中,驾驶米格15连续击落5架美军F86战斗机,被授予“打F86能手”称号。立特等功,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3年12月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副团长(团长缺位)。1955年3月任十二师三十四团代团长、团长。1956年6月23日凌晨1时06分,在上饶附近地区一举击落入侵蒋军RB-17侦察机一架。首创我军在夜间无光空域击落敌机的作战记录。获国防部通令嘉奖。《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于6月30日发消息并社论祝贺。1959年2月任十二师副师长,1962年3月任南空训练部副部长、党委书记,1968年冬任南空司令部党委书记,1969年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后因涉嫌林彪反革命集团谋害毛泽东的活动,在“9·13”事件后被革职查办。1980年鲁珉被判有期徒刑十年,服刑一段时间后,他就因为生病保外就医。被释放后,鲁珉被安置在女儿所在的洛阳,不久返回北京。2000年鲁珉因病去世,终年74岁。

45.高景灏(1930-)山东海阳人,志愿军27军80师238团1连指导员。1951年7月21日,他率领一个班夜袭位于金城东南的602.2高地,夺取阵地后又死守两天两夜,打退敌人一个营的8次进攻,12人歼敌170余人,他一个人歼敌18名,最后全班仅3人生还。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曾任南京军区13分部政治部副主任,于1987年离休。

46.雷宝森(1925-2009)河南上蔡人,志愿军26军78师234团某部班长。1951年3月27日在汉城以北的七峰山地区,雷宝森率部阽据前哨阵地,以9人伏击敌一坦克车队,击毁11辆坦克和一辆吉普车,创造步兵阻击坦克的奇迹。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在班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雷保森“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朝鲜停战后,雷保森任北长山守备区某连连长,1955年4月退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雷保森共负伤18处,右肩上一颗子弹和右肺下叶一块弹片尚未取出,被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退休后,他担任上蔡县政协常委、驻马店市老年体协副主任职务。2009年3月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去世。

47.卜广德(1926-2008)山东莱芜人,志愿军20军58师173团6连2排排长。1951年4月25日,在第五次战役中率领本排连续攻占五个山头,歼灭敌人一个加强排,随后又在华川地区防御战中率8人连夜奔袭5公里,炸掉敌人炮兵阵地后安然返回,打退12次进攻,守住了阵地。卜广德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2008年,因病去世。

48.毛张苗(1925-1985)浙江奉化人,志愿军20军60师178团5连连长。1951年5月17日,该连奉命攻占位于交通要道旁边的山头五马峙,截断敌人退路,毛张苗率部急行军突进30公里,连续摧毁敌人阵地,12小时内战斗13次, 成功阻截南韩军第9师师部的车队,缴获汽车70余辆和大量军备物资,毙伤俘敌500余人。荣立一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三级国旗勋章。

1954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七八团副团长,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翌年1月率领第二营强登北一江山岛,将红旗插上203高地主峰。1961年3月参加军事学院学习。次年授中校军衔。1964年以后,历任第二十军第六十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师长。1985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60岁。

49.魏玉德(1924-1990)江苏沭阳人,志愿军20军60师266团2营某部副排长,后任180团八连一排长。 第二次战役中率突击组连续炸毁7座碉堡,他自己一人炸毁两座。第五次战役中,率领全排攻打上海峰旁边的山头,他以4个班对敌人配以重火力的两个连,指挥果断,战术灵活,不到一小时即攻克全部五个山头,毙敌20余人,俘虏7人。立一等功(两次),获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魏玉德复员回地方。一直担任基层干部。曾被选为中共江苏省沭阳县委委员。1990年病逝。

50.孙振禄(1924-)河北邢台人,志愿军20军特务团班长。在入朝第二次战役攻击剑山岭的战斗中,他所在的班是突击班。他带领一个小组在陡峭的冰冻山坡上攻击前进,打退敌人多次阻击,与兄弟连队一起冲上敌人阵地,歼灭了2个连的敌人。在第五次战役坚守734高地的战斗中,他孤胆作战9个小时,毙伤敌人60余人。两次荣立一等功,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一级模范4名

1.王兴记(1923-)江苏省东台市人。志愿军第20军59师177团2营政治教导员。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

2.孙凤钜(1926-)山东省蓬莱县人,志愿军第27军后勤部第二医疗所副所长。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期间,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设备简陋、有时还有敌情威胁的情况下,经常日夜不停地工作在手术台,挽救了许多危重伤员的生命。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3.张益仁(1916-1969)原名田先禄,湖北省钟祥县人,志愿军20军60师178团火箭筒连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江口洞战斗中,张益仁指挥2个班击毁敌坦克5辆,连队在3小时内击毁敌坦克、装甲车20辆,出色完成掩护步兵冲击的任务。张益仁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

1951年,张益仁随部队回国后,担任60师独立战防炮营营长。紧接着,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浙东沿海海岛诸多岛屿战斗。1955年1月,张益仁随部队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张益仁指挥用打坦克的战防炮架在木船上,近距离炮击岛屿上敌人火力点,掩护步兵冲击。1957年转业回到湖北老家钟祥工作,任湖北钟祥县人事局人委办公室人事秘书。1959年9月30日,张益仁在湖北钟祥县与宁波的中马路小学校长陈敏结婚。文化大革命时,张益仁深受迫害,遭遇不幸。1969年,张益仁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不久病逝。

4.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共党员。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营救落水的朝鲜少年时牺牲。追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二级英雄286名(暂查到76人荣立特等功者)

1.马新年(1923-)安徽省阜阳县人,志愿军第15军29师第86团2连战士。1952年11月1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和另外两名战士去597.9高地参加战斗。在战斗中,两名战友伤亡,他独自一人仍坚守阵地,并向指挥所报告情况,联络炮兵,大量杀伤敌人。他先后在阵地上战斗五天四夜,打退敌人20余次反扑,1人杀伤敌7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王合良(1929-1991)四川省三台县断石乡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5连战士;1952年11月4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 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因负重伤,双目失明,身背左腿负伤无法行动的副班长薛志高,互相配合,坚持战斗;后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战后转业到在青海省某劳改农场、三台县民政局工作,曾任四川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91年因病去世。

3.薛志高(1930-1952)四川简阳人,志愿军15军29师87团5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1月4日晚,所在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战斗中拉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

4.王彦林——河南新郑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1连班长,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领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连续攻占9个山头,扫除25个火力点,先后歼敌250余名,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5.王天保(1926-2022)河南陕县宜村乡丰阳村人,1939年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至1942年在延安中央出版局工作。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当警卫员。1947年12月转入部队,调东北航校学习。1949年至1983年,先后任空军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副师长、东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司令员、海军航空兵顾问等职务。2022年5月5日,王天保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抗美援朝期间,以螺旋桨飞机打落喷气式飞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王天保以击落美机4架的辉煌战绩,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记特等功。1952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6.王保江(1924-1952)山东省平度县李园区人,1946年参加革命,生前为志愿军21军连长,1952年牺牲。

7.平太信(1920-2010)祖籍万州区熊家镇人。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第8连班长。第二次战役中带领本班插到大同江边,发现敌人汽车、坦克从公路上向南逃窜。他以集束手榴弹把江桥炸塌半边,堵住了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了条件。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1964年转业回到原万县地区水利局下属的基建队工作,1980年离休。2010年9月3日逝世。

8.朱金池(1929-)河南省中牟县人,志愿军炮兵第2师第30团第3营观察班长。1953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他连续七昼夜随步兵前进观察,及时呼唤火力,配合步兵粉碎敌人从1个排到1个团的近百次反扑,歼敌2000余人,击毁敌坦克4辆,出色地完成了观察任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9.朱溶堂(1923-)山东省阳信县人,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第236团第7连军械员。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中,他在向部队送弹药时,主动投入战斗,他一人抢占了一个山头,用手榴弹打退敌1个排的两次反扑。后来,他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打退被围之敌的冲击多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10.安炳勋(1923-1951)新乐市木村乡刘家庄村人。志愿军125师373团一营一连一排长。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安炳勋所在的125师373团负责全师前卫任务,以及抢占新仓里高地,截断美第八集团军的退路。在安炳勋英勇机智的指挥下,首创志愿军一个排全歼美军王牌骑兵1师一个排,又击溃另一个排的模范战例,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52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表彰英雄事迹,追授安炳勋为“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的荣誉称号,命名一排为“安炳勋英雄排”。

11.邓章德(1933-)四川蓬安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3连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敌人炮火下来往送信,每次都完成任务。在第五班反击 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班长牺牲后,敌人又反扑上来,他主动指挥全班与敌战斗,歼敌百余人。战至他一人,仍坚守阵地数小时,直到后续部队增援。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12.用嘴和身体接通通信线路——牛保才

牛保才(1927-1952)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随军南征北战, 英勇杀敌, 在淮海战役中7次负伤, 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多次受奖;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 他以身体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话线, 保证了部队的通信联络, 直至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3.田立明(1933-1952)湖北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1月1日,他率领全班坚守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先后击退敌人6次反扑,毙伤敌170余人。后来,阵地上只剩下他1人,多次被炮弹爆炸的气浪推倒,被土块石头埋住,但每一次他都挣扎起来继续作战。当70多个敌人蜂拥而上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14.龙世昌(1928-1952)贵州松桃人。苗族。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战士。1952年10月20日,在反击上甘岭597.9高地主峰的战斗中,所在的8连负责攻占主峰的三号阵地和九号阵地。担任爆破任务的龙世昌挺身而出,在敌人不间断的火力下,他拿着爆破筒,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靠近敌人暗堡的地方,将引燃的爆破筒扔进暗堡,结果却被扔了出来,眼看爆破筒快要爆炸,龙世昌抱起爆破筒捅入暗堡,为了防止敌人再扔出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暗堡洞口,将敌人的暗堡炸塌。而龙世昌的身体也被炸成碎块。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1959年5月15日,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文,将沙柳乡改名为世昌乡,以纪念英雄龙世昌烈士。

16.刘俊卿(1912-1952)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原湖山乡)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3营机炮连班长,1952年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向597.9高地发起进攻,他最先向指挥所报告了敌人开始进攻的情况,并用机枪毙伤敌70余人。至十六日,坑道被敌人炸毁半截,他积极组织抢修,保证了坑道及10多个伤员的安全。不久,敌人再次围攻坑道,他跳出坑道口,用机枪毙伤敌20余人。后因子弹打光,10多个敌人一拥而上,他冲入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臣,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7.刘钦(1930-)山东省泰宁县人,志愿军第26军第78师第233团第8连卫生员。他在部队入朝后的十天行军中,治脚泡233起,保证全连无因病减员。在国杞峰阻击战中,他救治了6个单位的40多名伤员。在西方山战斗中,连队干部全部负伤或牺牲,他挺身而出担任指挥,完成了战斗任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18.刘继和(1932-)辽宁省黑山县人,志愿军第64军第192师第574团高射机枪连战士。1952年,在涟川地区马良山防御作战中,47天内击落击伤敌机7架。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19.刘凤勇(1926-1952)乳名国恩,河南省正阳县人。志愿军35师103团2营6连1排排长。1952年10月6日,6连在反击金城前线栗洞东无名高地时,凤勇率领1排,负责攻占主峰5号、6号目标。牺牲时年仅26岁。追记特等功,追认他为“二级战斗英雄”。

20.农廷秋(1922-1952)广西天保县那甲乡新圩村(今田阳县新美村)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1连班长。上甘岭战役。连长身负两处重伤,昏迷不醒,排长壮烈牺牲,全排仅剩7人。在此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指挥战斗,又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反扑,消灭了300多名敌人,他也四处负伤,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不久,一阵炮响,把他震醒,敌人以一排兵力再次反扑我阵地。他紧握机枪,射出仇恨的子弹,杀伤敌人10多名。当敌人发觉我阵地上只有一挺机枪射击时,便从三面进行包围。他打完最后一个子弹后,便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结束后,上级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21.孙子明(1929-1952)江苏省高邮市平胜乡袁家村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连战士。在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的587.7高地防御战中,孙子明因受伤多次昏迷。最后一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二十多名美军包围,他拿起三枚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臣,并授予其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22.吕慕祥(1931-1952)福建省建阳县回瑶村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6连班长。1952年10月3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带领本班反击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途中被敌一个集团火力点阻挡,数次爆破均未成功。当时,吕慕祥已经四处负伤,仍坚持着向敌火力点爬去。当快要接近地堡时,再次负伤倒地。他顽强地爬向地堡,用手雷将敌军地堡炸毁,自己也光荣牺牲。追记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3.余贵(1928-1952)广东韶关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侦察排战士,1952年11月2日,敌向上甘岭597.9高地猛攻。他和另外两个战士坚守在一个阵地上,击退敌人在飞机、火炮掩护下的数次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他一条腿被炸断,其余两个战士先后牺牲。他孤胆奋战,又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在这个阵地上,他们共毙伤敌300多人。在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因失血过多,光荣牺牲,追记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4.李文彦(1927-1952)河南沁阳市西万镇留庄村人,是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38位战斗英雄之一,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警侦工连工兵班长。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李文彦英勇作战,身负重伤。为掩护战友,他抱起炸药包,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5.李元兴(1930-1967)四川营山县老林乡人。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参加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性反击战。战后授特等功臣、二级爆破英雄称号。后被提升为副排长、排长。1958年8月,李元兴转业回到营山,历任老林、城守粮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和县民政科副科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卷入武斗,1967 年在平昌被人杀害。

26.李忠先(1928-1952)山东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7连副班长,1952年10月14日,他所在连反击59 7.9高地。当突击队被迫在敌一个地堡火力点前停下时,他挺身而出,把两根爆破筒紧紧捆在一起,奋勇向地堡扑去。当快接近地堡时,他突然被敌人子弹击倒,便把爆破筒搂在怀里,拉燃导火索,顺势滚进地堡前的堑壕里。地堡被震塌,他也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7.李祥(1931/1932.4- )山西省广灵县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1团第4连副排长、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金城战役。特别是1951年11月23日,在890.2高地反击作战中,他带领8名战士在炮火配合下,连续进行两次阵中反击,全歼敌军1个连,击退两个连的反扑,俘敌19人,缴获轻重机枪10挺、炮 1门,自动步枪60支,夺回了全部失去的阵地,自己无一伤亡。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反击英雄称号。

28.李经盛(1928-)山西省昔阳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2连班长。1952年6月12日,敌人向官岱里西侧高地进攻,他带领近两个班的战士,连续打退敌两个营的40余次进攻,坚守坑道十昼夜,歼敌50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1979年-1980年任12军36师副参谋长。

29.宋兰君(1926-2022)山东省莒南县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7师230团1营2连1排排长。1951年6月17日的鸡雄山阻击战中,带领全排以伤6人亡1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260余人,击毁敌坦克、汽车各两辆的战绩,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2022年7月31日,宋兰君病逝,享年97岁。

30.周德高,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人,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3团1连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特等功臣。

31.陈治国(1928-1952)四川省安岳县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1连战士,于1952年10月牺牲。追记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

32.陈吉(1922-)湖南省新邵县人,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6团3连副排长。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33.易才学(1930-2005)贵州黔西县花溪乡耿底坝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7连战士,获特等功臣,特等二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5月部队归国,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1956年升任排长。1958年秋转业回黔西,服从县的安排到县商业局任保卫科长。1960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调任重新公社副社长。1962年调任中坪区副区长。1964年调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和武装部长。城关镇改为区后,1968年2月任区革委会主任,1969年4月至1970年5月担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兼城关区革委主任。1970年9月,改任城关区革委副主任。1977至1987年,连续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其间的1986年10月起,担任县政协副主席。1990年退休。2005年3月5日病逝。

34.林炳远(1932-)四川南充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9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林炳远共歼敌140余人,被志愿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

35.欧文辉 (1925年1月-1952年10月12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生前为志愿军87团3营9连战士,九连接受反击上甘岭391高地任务后,欧文辉被调到爆破组。战斗前潜伏中被汽油弹烧伤,强忍剧痛,随后在战斗中多处负伤,仍坚持爆破敌阵地核心地堡,于战斗中英勇牺牲。追记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

36.郑金钵(1929-1952)山东省广饶县石村镇东关村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3团9连副班长。1952年10月15日,在上甘岭战役反击战中,他带领受伤的战士用冲锋枪、爆破筒、手榴弹和刺刀等武器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近战拼搏。在此次作战中,他的右手两个指头被打断,仍坚持射击、投弹、带领战士进行冲杀,歼敌85人。前进中,又遇到敌人两个暗火力点,他又巧妙地迂回到敌人火力点处,毅然用手雷将其火力点炸毁,为部队冲上主峰、全歼敌人开辟了胜利的道路。郑金钵同志自己却因来不及远离其爆炸圈而光荣牺牲。追记特等功,并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37.栗振林(1930-1952)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又名栗全德。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3连1排长。1952年10月15日傍晚,在上甘岭战役中,栗振林奉命率一排为前哨排,收复537.7高地北山阵地。阵地收复后坚守,敌人反扑,战斗至只有一名重伤战友,阵地即将失守时,用手雷毅然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1953年12月下旬,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隆重追悼林县的优秀儿子栗振林烈士,并将烈士出生的县城南关街道命名为“振林路”。1994年,林县撤县设市后,林州市政府又把烈士生前居住区命名为“振林区”。

38.唐治平(?-1952)四川宜宾人,15军29师86团5连副班长,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

康治平,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康治平为其中之一。

是否因笔误,为同一个人?资料不详,列在一处。

39.葛洪臣(1928-1952)河南临颍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第6连排长。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追记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

40.葛英东(1928-1951)江苏省盐城市人,志愿军第20军特务团第4连排长。1951年6月26日,在金城南734高地阻击战中,他带领全排连续击退敌人5次进攻。当敌人发起第六次进攻时,在敌众我寡、弹药殆尽的情况下,他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41.赖发均(1931-1952)四川中江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战士,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舍身炸毁敌堡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

42.赖永泽(1932-)四川绵阳游仙乡(今涪城区)人,1950年1月入伍,1953年入党。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3年,随志愿军60军驻防北汉江东线至中线一带。在1953年7月历时7天的黑云吐岭战斗中,赖永泽和战友击退“联合国军”多次进攻,赖永泽一人就消灭一百多名敌人。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特等功臣和“孤胆英雄”称号,评记特等功。朝鲜政府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随杨得志司令员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东欧各国。1983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访问中国时,还向有关部门了解赖永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43.戴荣华(1930-1952)苗族,贵州习水县人。志愿军15军29师87团7连7班班长。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平壤前线391高地反击战中,舍身炸毁敌堡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

44.冉隆华(1930-1952)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00团第一连战士。1952年9月,在反击官岱里以西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当部队进入敌纵深时,敌人依托工事顽抗,两次爆破都未成功。他接过负伤战士手中的炸药包,单身完成了爆破一线工事的任务,又主动插入敌人纵深,连续完成4次爆破任务,给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并舍身将企图阻止后续部队前进的敌火力点爆破,冲进敌工事与敌同归于尽。追特等功,获二级爆破英雄称号。

45.房志忠,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房志忠为其中之一。

46.房光超,山东省人,志愿军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第7连政治指导员。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连队在祝灵山苦战五昼夜,毙伤敌230余人,击毁敌装甲车1辆、汽车20余辆,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47.胡连——河北省怀来县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3营机炮连战士。1951年10月12日,他潜伏在文登公路,用无后座力炮创造了一天击毁敌坦克4辆的战绩。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48.范万章(1927年4月-1952年8月8日)山东栖霞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范万章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1架。1952年1月6日的空战中,范万章一天击落F-80飞机3架,取得优异空战战绩,荣立特等功。同年8月8日,在完成空战任务、返航准备返回机场时,及时发现并勇敢截住企图偷袭战机编队的4架F-86飞机,击落敌机1架后,为掩护战友,冲入敌阵而英勇牺牲。

49.郝兴文(1929-)陕西省洛南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2团第7连班长。1952年11月11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们连开始反击537.7高地北山。他带领全班第一个冲上敌阵地,连续炸毁敌两个火力点,为部队夺回3个阵地起了很大作用。夺回阵地后,连排干部都负了伤,他主动把全连剩下的19个人组织起来抢修工事,收集弹药,一直坚守到深夜。十二日以后,在他的指挥下,又连续打退敌16次反扑,歼敌50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50.郝志新——辽宁省海城市人,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第415团第5连排长。1951年10月3日至11月15日,在临津江东岸守备战中,他带领全排坚守 272高地四十五天,打退敌数十次进攻,自己3次负伤,不下火线。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51.高云和(1925-)吉林省九台县人,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第350团第1连班长。1952年夏,在铁原以西190.8高地前沿阵地防御作战中,他带领第六班打退敌人14次进攻,毙伤敌12余人,坚守坑道五昼夜。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52.高良伦(1932-)四川省广元市剑阁正兴人,志愿军第20军第31师第93团第9连战士。在1952年12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一个阵地上阻击敌人,先后打退敌人1次反扑,孤身一人坚守阵地20多个小时,击退敌人17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53.徐连才(1915-)黑龙江省东宁县人,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第3连班长。第二次战役前,他们连占领了大同江边上的上松里渡口。他们班在阵地前沿的一个小山脚上阻击敌人,打垮敌人1个连到两个连多次冲击,保证了大部队渡江。夜间出击,他带领全班抓了7名俘虏,缴获汽车60多辆和33枝自动枪、卡宾枪。第四次战役坚守西官厅的战斗中,他只身一人以机枪独当一面,毙伤大量敌人,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54.徐恒禄——山东莒县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长。1951年1月在朝鲜汉江南岸守备战中,率连固守草下里南山311高地。激战两昼夜打退美军十三次进攻,毙伤敌近五百人。1952年6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任营长、副团长、副师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55.徐天良——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第2连副排长。在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中,他带领1个小组坚守阵地。在只剩下他和1名新战士的情况下,他把各种枪枝都压满子弹,把手雷、手榴弹摆在阵地上。敌人从哪边来,他就在哪边打。激战七小时,打垮敌人6次进攻,1人就消灭敌人30多名。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56.梁振隆——河北青龙县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2师第604团高射机枪连副班长。1951年10月,他在鱼隐山担负对空射击和掩护任务中,机智勇敢地与18架敌机顽强战斗,先后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57.黄丑和(1927-)河北正定人。志愿军第19兵团64军192师575团1营2连连长。在朝鲜战场上,机智勇敢,功绩卓著。1952年1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英雄连”称号。195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先后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黄丑和历任营参谋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是第一、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58.曹光景(1926-)安徽省宿县人,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第179团第8连班长。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鹫峰阻击战中,他带领1个小组坚守前哨阵地。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下他1个人,而且已经负伤。他忍着伤痛把牺牲和受伤战士的枪枝、弹药集中起来继续战斗,又击退敌人6次进攻,消灭敌人7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59.焦景文(1926年4月~2021年8月10日),河北省武安县人,历任学员、飞行员、飞行大队长、师射击副主任、师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副军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大队长王海的僚机,为掩护长机安全,为全大队取得击落美空军飞机14架、击伤1架的辉煌战果,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僚机”。他个人先后击落美空军飞机3架、击伤1架。先后荣立特等功、二等功各1次。1952年12月26日,空军授予他“二级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5月,参加全军英模代表大会。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2021年8月10日,焦景文因病逝世,享年95岁。

60.董明德(1926-)山东蓬莱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5师373团7连排长。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61.张像山(1928-)山西省永济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8连班长。一九五二年六月十日,敌人向他们班坚守的金城附近的一个阵地发起猛攻,他带领全班连续三天打退敌1个连至2个营的多次进攻,歼敌610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62.张建明——志愿军第20军59师176团7连5班副班长。追记特等功,并授予其“二级战斗英雄”。

63.张兰亭(1925—1967)利津县城东街人。志愿军38军114师先后任侦察排长、连长、侦察队长。1951年1月,带领侦察排,深入虎穴,捣毁美军第十九联队大队指挥机关,保证后续部队顺利前进,取得战役的胜利。1951年夏,团首长交给张兰亭抓“舌头”的紧急任务,限五小时内完成。他接受任务后,埋伏在一条经常有美军军车驶过的公路边,仅用一个半小时,就抓获1名美军司机,带回1车弹药。由于张兰亭在抗美援朝一、三、四次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1952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先后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军功章。1959年,张兰亭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锦州市文化局科长、锦西化工厂人武部部长、保卫科科长等职。1967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派系武斗中不幸去世。

64.程云庆(1931-1952)辽县(今左权县)前扶峪村人。志愿军第12军31师2团3连7班班长;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

65.杨振玉(1931-1998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五十家子村人。空军中将,1950年调入空军学院学习飞行,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图军赴朝作战,历任飞行员、团射击主任、飞行大队长等职。在朝鲜战场上荣立特等功。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空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战争后,一直在空军工作,先后任团长、师军券谋长,空四军副军长,上海空军指挥所副司令,北京空军指挥学院院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90年晋升为空军中将。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66.杨国良(1928-1952)又名杨国亮,志愿军某部班长。重庆市大足县回龙镇水鸭村人。为了保卫新中国,杨国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战友们坚守在阵地上,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最终身边的战友全部倒下,只剩下杨国良一人。打光了弹药的他抱着最后一支爆破筒,和四面围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杨国良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人物之一,志愿军总部给杨国良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67.万子扬——江苏省沭阳县人。志愿军第20军特务团第4连排长。1951年6月27日,在金城南 734高地阻击战中,他带领两个新战士,一天内打退敌人4次进攻,歼敌3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68.郑起(1932-)黑龙江省海伦县人,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第7连司号员。1951年1月3日,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在连队干部都负伤或牺牲后,他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他组织全连轻重武器,粉碎敌人冲击,毙伤敌60余人。全连最后剩下7名战士时,他指挥战士们把仅有的1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然后机智地吹起冲锋号,迫使敌人仓皇溃逃。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69.蔡兴海(1931-) 陕西省泾阳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8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1月2日,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他创造了用手榴弹“打空爆”的办法,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从早至晚全班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打退敌1个排到1个连的7次冲击,歼敌40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70.蒋道平(1930年5月14日—2010年)安徽省明光市(原嘉山县)古沛镇人,原中国空军第四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蒋道平击落美国空军王牌驾驶员约瑟夫.麦克康奈尔所驾驶的战机[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共击落美国F-86战机5架、击伤2架,荣立特等功一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荣膺特等功臣,被授予空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章;八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又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1983年蒋道平因病离职休养。2010年,蒋道平病逝,享年80岁。

71.蒋永德(1932-)四川省内江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2团第4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1月10日,他带领两名新战士坚守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在打退敌人两次反扑、歼敌20余人以后,一战士牺牲,他即派另一名战士回去报告,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孤胆作战,只身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200多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72.庞殿臣——黑龙江省勃利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第416团第5连政治指导员。1951年10月,在临津江东岸坚守严岘山战斗中,他与连长一起率领全连与敌奋战三天四夜,歼敌1200余人,坚守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73.关崇贵——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乡人。志愿军375团1连1排2班副班长,机枪手,抗美援朝中曾荣获二级英雄荣誉。关崇贵用轻机枪3个点射打下一架美P-51战斗机。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他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孤身坚守阵地3天2夜,最后只能趴着开枪,腿都站不起来了。战后,他连升3级,直接从副班长提升为副连长。

74.赵毛臣(1924-)湛河区曹镇乡赵庄村人。志愿军某部任四连指导员,上甘岭战役在坚守坑道的14个昼夜里,赵毛臣等组织战士出击11次,炸毁敌火力点7个,掩蔽部1个,毙伤敌70多人。11月1日夜,坚守坑道的战士们配合反击部队收复表面阵地,至5日,赵毛臣组织战士打退敌人50多次进攻,终于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1952年12月,志愿军总部为赵毛臣记特等功,并授予模范政治指导员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赵毛臣二级国旗勋章。

195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特邀赵毛臣担任影片《上甘岭》的军事顾问。1957年8月,赵毛臣回宝向全县人民作广播讲话。后赵毛臣历任团副政委、师政治处副主任、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并被选为一、二、三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九大代表。1987年,中央军委授予赵毛臣“胜利”勋章。

75.王安全——四川三台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8连战士,上甘岭战役中毙伤150名敌人,记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

76.鲍清芳(1930-1951.1)辽宁人。志愿军第50军150师450团7连班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1951年1月,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所在连防守阳智里256.2高地。敌人在飞机、大炮、坦克支援下,轮番向阵地发起冲击。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最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二级模范75名(暂查到荣立特等功者7人)

1.吕玉久(1931-1953)四川省荣昌县人,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担架营第3连战士。1953年4月21日,朝鲜平泉郡金刚山上因美机投下的燃烧弹引起了火灾,他为抢救朝鲜妇女而光荣牺牲。立特等功,获二级爱民模范称号。

2.胡金华——志愿军64军后勤部汽车2连班长,在美军飞机设置的“死亡线”上,多次出色完成运输弹药和物资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模范、特等功臣。

3.陈振安(1930-2015)广东省新会县人,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他先后抢救和护理了300多名伤员。当时,不仅没有药,连水都没有。有一次,他挖开石头缝,把一点一滴的水积起来,又用罐头里的油和上棉花点燃,把冷水烧开给伤员喝。他还把自己棉衣中的棉花用开水消毒作成敷料,并冒着危险捡回敌降落伞,用降落伞的丝帛和带子代替绷带。他就是用这些办法在10昼夜的坑道战斗中,减少了伤员的痛苦。记特等功,获二级模范。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医生岗位退休。2015年8月2日在广州因病去世。

4.张明禄(1930-1953)汝阳县三屯村人。志愿军63军187师后勤处担架营三连五班战士。1953年4月21日上午,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动了大批飞机,对朝鲜黄海道平原郡金刚山地带进行狂轰滥炸,投掷燃烧弹,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张明禄所在部队与朝鲜人民一道投入了灭火搏斗。张明禄奋不顾身,3次冲入火海,救出了8位朝鲜妇女,后因伤情过重,在烈火包围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追记他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二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5.张全合(1926-1952)河南省荥阳贾峪镇鹿村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运输连副排长,1952年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二级模范。

6.尹继发——模范汽车驾驶员。吉林柳河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中执行运输任务,首创二百六十五天安全行车4万余公里的记录,立特等功。1950年11月的一个夜间,驾驶满载弹药的汽车,冲过四道封锁线,把弹药送到前沿阵地,保障了前线的需要,立特等功。后在一次运送军用物资途中,一个轮胎被打坏,车上汽油桶着火,他跃上车厢推下汽油梭,开车冲出危险区,保证了车辆和物资的安全。1953年2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模范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复员在吉林省人民政府汽车队任驾驶员。

7.卢耀文——陕西省安康县人,志愿军第63军后勤部汽车第二连副班长。他在胜利完成运输任务的情况下,在节约油料上做出了突出成绩。按志愿军规定每加仑汽油必须行车9.58公里,他平均用1加仑汽油能行车16.8公里。半年中,节约油720加仑,创造了全军节约油料的新纪录。立特等功,获二级模范称号。

特等功臣

1.于德江 (1924-)河北滦平人,志愿军第66军196师588团8连班长。立特等功。

2.王万成——四川省安岳县人。志愿军12军31师91团8连1班战士,上甘岭战役牺牲。追记特等功。

3.王兴邦——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王兴邦为其中之一。

4.王荣——志愿军第66军198师594团1营2连班长。1951年2月7日,在抗美援朝五音山战役中,他作为战斗小组长冒着枪林弹雨与敌殊死较量,成功夺回阵地,王荣和另7名战友一起先后打退了多于我几十倍兵力的敌军32次进攻, 毙伤敌150余人, 出色完成了任务。 9日傍晚的一次交火中,阵地上只剩王荣一人,他的腿已被打断,敌人从两侧冲上来将他包围。他用枪支撑着站起身, 朝敌人扔出手榴弹, 最后不幸壮烈牺牲。战友们后来找到他的遗体, 只见这名勇士手里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 左手持冲锋枪, 右手握手榴弹, 咬着满口弹弦, 他的周围躺着七八具敌人的尸体。战后,王荣被追记特等功。

5.王凤江(1925-1951)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7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2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6.牛喜生——河南林县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高射机枪连班长,在掩护炮兵部队时击落敌炮兵校正机1架。在忠贤山用12发子弹打落敌侦察机1架。上甘岭战役中,他先后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并以火力支援坑道口的反破坏斗争,有力地压制敌人火力,予敌重大杀伤。立特等功。

7.牛瑞山——河北省定兴县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01团第3连副排长。1951年10月,在秋季防御作战粉碎敌人的"坦克劈入战"中,他带领的小组用埋设地雷的方法,先后炸毁敌坦克 10辆。立特等功。

8.方国发(?-1951)四川省人,志愿军第47军第140师第420团第5连战士。1951年10月11日,在坚守250高地的战斗中,他5次负伤不下火线,打退敌多次冲击,歼敌30余人。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仍以铁锨、石头坚持同敌人战斗,直至壮烈牺牲。追特等功。

9.文汉春(1933-)四川西充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9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第四班在向537.7高地北山无名高地反击途中,班长、副班长牺牲以后,敌人乘机反扑过来,他挺身而出,带领全班击退敌人,并攻占了无名高地,全歼守敌。随后他又组织几个战士坚守阵地,先后击退敌1个排到1个连的13次反扑,毙伤敌130余人。立特等功。

10.史朝珍(1931-)山东曹县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5连司号员,第五次战役中,他所在连奉命坚守汉滩川南岸花峰村边的287高地。当连、排干部都已伤亡缺乏统一指挥时,他挺身而出,指挥全连打退敌人1个连的4次进攻。立特等功。

11.史仁和——山西省昔阳县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8团第3营营部电话员。1951年10月,在秋季防御作战轿岩山阻击战中,他担负营指挥所通往第八连的电话线路的维护任务,在战斗最紧要的时刻,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身体构通线路,保证了营的指挥顺畅。立特等功。

12.甘士良(1928-1951)四川省内江县人,志愿军第26军第77师第231团第6连班长。1951年11月23日,甘士良带领两个战士坚守五圣山424.2高地,历时五个小时,连续打退敌1个排到两个连的5次进攻,歼敌60余人,其中他本人歼敌30余人。在后撤时,他拉响两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立特等功。

13.朱有光(?—1952年11月1日)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1952年10月29日,朱有光所属的第91团8连接受了11月5日反击上甘岭右侧597.9高地的任务。1952年11月1日,朱有光与敌人同归于尽。

14.宋新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宋新文为其中之一。

15.何家胜——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何家胜为其中之一。

16.孙敬珍(1922-)山东烟台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1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部队通过2000米的敌枪、炮直接封锁区。由于他沉着机智,进行严密的组织,全排无一伤亡。以后,该排又坚守597.9高地一个阵地。一上阵地,他就把约1个班的兵力,布置成一个巧妙的阵势,等敌人进到约30米处时,正面阻击,两面夹击,把敌人打退。就这样,他灵活指挥1个班,打退敌人6次冲击,毙伤敌170余人。立特等功。

17.孙忠国(1930-)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志愿军空军第15师第45团中队长。在作战中,他的座机被敌机击中被迫跳伞,一腿骨折,经手术后以坚强意志重返蓝天。因一腿由钢筋支撑,比另一支腿短了2厘米,被誉为“独脚飞将”。先后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立特等功。

18.吕学敏(1933-)四川中江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5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他带领两个新战士和1挺机枪,最先冲上一个阵地,并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40余人。后来战斗更为激烈,阵地上只剩他1人。他已两次负伤,但仍坚守阵地,先后毙伤敌百余名。立特等功。

19.苏世英(1931-)陕西洋县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1连副排长。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反击597.9高地。他们排接近主峰时,被敌人火力阻挡。这时,他奋勇向前,连续炸毁敌3个火力点,使全排迅速冲向主峰,配合兄弟排全歼守敌400余人。立特等功。

20.李炳舟(1924-)四川会理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5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在班参加反击597.9高地。在夺回一个阵地后,全班只剩下他和1个轻伤员,他头部也两次负伤,仍继续扑向另一阵地。攻上阵地后,又击退敌人1个排的反扑,一直坚持到后续部队上来。立特等功。

21.李洪序(1927-)山东省人,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九二炮连战士。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柳潭里战斗中,为了减少伤亡,他一人完成装弹、瞄准、击发动作,十五分钟发射12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有力支援了步兵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他又取得9发7中的好战绩。一九五一年五月,第五次战役麟蹄阻击战中,他击毁敌汽车4辆,毙伤敌20余人,迫使敌人不敢紧追,掩护了部队安全转移。立特等功,获英雄炮手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22.李春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1年4月初,随部队赴朝参战,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李春长为其中之一。

23.李光禄(1921—?)四川省三台县人,志愿军50军149师446团2营5连副班长;1951年1月3日,在聚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的战斗中,他用爆破筒连续炸毁敌军重型“喷火坦克”3辆,一战成名,后荣立特等功;归国后在甘肃省陇西县军供站工作,直至退休。

24.李满——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李满为其中之一。

25.李德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李德贵为其中之一。

26.李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李玉为其中之一。

27.李占广(1922-)河北省承德县人,志愿军第67军第201师第603团第5连班长。1951年19月,在反击金城南 928高地战斗中,他忍受臂部负伤的疼痛,带领全班首先抢占了1个小山头,歼敌11人,为全连攻占928高地扫除了障碍。攻占928高地后,在排长负伤的情况下,他指挥全排与其他排一道,粉碎敌人多次反扑,守住了阵地。

28.李飞——山西省河曲县人,志愿军68军某团6连战斗小组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

29.李德学——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李德学为其中之一。

30.李海清——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1年3月,47军奉调参加抗美援朝。在战斗中李海清作战勇敢、枪法精准,荣获全军《特等射手》称号,获得特等射手奖旗一面,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李海清调到火箭筒班,成为火箭筒炮手。1952年担任火箭筒班副班长。

31.陈德清——贵州赫章人,15军45师133团1营机枪连班长,10月28日凌晨志愿军对占据537.7高地北山的敌人发起反攻时,陈德清在协助反攻部队的作战表现尤其亮眼。陈德清在战友的支援下,一晚便端掉了7个敌人用以封锁坑道口的7个集团国力点,摧毁敌人机枪4挺,无后坐力炮3门,歼敌40人。紧接着在其后的反攻中,陈德清率领自己的班组迅速抢占有利地形,构成严密有效的火网,协助友邻部队一举歼灭敌人的两个连。在经历四天四夜残酷的地道作战,志愿军收复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后,陈德清和他的班拒绝下火线,继续在537.7高地北山主峰阵地上坚守。10月31日,敌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向我主峰阵地发起了疯狂地进攻。陈德清率领全班迎击,他亲自操作一挺重机枪,一天的战斗中射击了近万发子弹,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后,志愿军总部不但为陈德清记特等功一次,还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32.陈述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陈述中为其中之一。

33.陈其昌(1929-1950)江苏省涟水人,1948年参加革命,生前为26军77师229团6连战士,1950年牺牲。

34.陈宝喜——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陈宝喜为其中之一。

35.陈开茂(1931―1953)安县安昌镇11村(今开茂村)人。1953年1月,参加朝鲜东南鱼隐山战斗。5日,部队袭击鱼隐山岩洞附近的敌军阵地,陈开茂挺身而出,向敌人的火力点猛烈射击,不幸负伤。为了保存我军实力,占领阵地,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枪眼,英勇牺牲。时年22岁。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授予“特等功臣”的称号,其事迹载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史册。家乡人民为了怀念人民功臣,向英雄学习,报经上级批准,将安昌乡更名为开茂乡,11村更名为开茂村。

36.陈任华——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陈任华为其中之一。

37.陈佑甫——湖南省新化县人,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一分部汽车第三团第五连班长。在执行运输任务中,他精心保养车辆,注意节约零器件,并总结出一套驾驶、保养车辆的经验,创造了全分部安全行车最高纪录,共安全行驶60843公里,节约器材折价9600元。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38.邱宪章(1917-1952)四川仪陇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4连指导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入朝参战。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爆破组组长。在1952年10月30日晚的—次战斗中,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

39.牟士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牟士清为其中之一。

40.金耳世(1923-1952)乳名阿四,平湖旧埭(今属新埭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炮兵团直属指挥连当电话兵。1952年10月,调入三营九连。14日,上甘岭战斗打响后,他多次冒着敌人炮火,到阵地查线,抢修线路,接通电话。19日清晨,战斗激烈,团指挥所通往阵地的电话线路被敌弹击断,耳世随手拿起单机和铁钳与与战友李昌友出坑道,去阵地查线。在炮火中,接好一个又一个线头。当时,敌人一阵排炮把他俩轰倒在地,李昌友当即牺牲,耳世左腿被炸断,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伏地爬行,坚持接好最后一个线头。后耳世昏迷在地,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他为特等功臣,遗体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41.张广生(1928—1952)河南省商丘县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副参谋长,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第二营反击597.9高地。突击队出发后,他带二梯队跟进。在攻下两个阵地后,部队在另一阵地前被阻。他及时调整组织,改变战法,终于夺取了该阵地。二十四日,敌1个营进行反扑,他抓住战机,歼敌400余人。后又击退敌20余次反扑,巩固了阵地。30日在战斗中牺牲,追记特等功。

42.张怀英(1922-)安徽阜阳人,志愿军15军29师86团3连班长,1952年10月3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们排反击597.9高地两个阵地。攻占一个阵地后,全排只剩下3人,他带领两个战士继续向另一阵地反击。他们打掉敌人3个火力点,全歼守敌1个排。在坚守阵地战斗中,他们3人都数次负伤,仍奋战四小时,一直到后续部队上来。立特等功。

43.张炳恒(1925--1980) 安徽阜南县方集区王庄乡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机枪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二天,他为了压制敌坦克对前沿阵地的威胁,用自己肩膀代替炮架,施行近距离射击,连续击毁敌坦克3辆,有力地配合步兵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这次战役中,他这门炮共歼敌105名,毁敌火力点31个,击毁敌轻重机枪38挺、高射机枪12挺、战防炮1门、无后座力炮5门,毁伤敌坦克7辆(毁4辆),击毁弹药库1座。立特等功。

1953年回国,1960年入信阳步兵学校深造,同年12月毕业。1964年由军队转业到阜南县水利局工作。1971年任胡楼公社党委书记,将自己的转业费和多年积蓄的4000元捐献给椿东、椿西生产队发展生产。1979年调任阜南县供电局方集变电所所长。直到去世之前,张炳恒从没向人(包括其妻子儿女)提起过他在抗美援朝期间立功之事。1980年5月12日,张炳恒不幸身亡,终年55岁。

44.张光生——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张光生为其中之一。

45.张瑞臣(1931-)河北省泊头市人,志愿军炮兵第七师第二十团第八连炮手。在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他带病参加战斗。十月十五日,他1人操作1门炮,以300多发炮弹,杀伤敌394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46.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中国著名狙击手、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上甘岭狙神”。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张桃芳“一级国旗勋章”。抗美援朝战争中,张桃芳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2007年10月29日,在潍坊市第一军休所逝世,享年77岁。

47.张续计(1929-1951)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人,志愿军第66军第196师第587团第三连战士。在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的战斗中,他孤胆猛插,连续攻下敌人的5个碉堡,仅用三十分钟抢占了敌前沿阵地。在1951年3月16日横城阻击战中,他带领1个小组坚守606.4高地,多次打退敌人冲击,直至英勇牺牲。追特等功。

48.张昭义(1927-)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分部汽车第十二团司机。1952年1月,他在执行一次运输任务中,汽车滑到河里,他冒着严寒,破冰下河拖车,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努力,终于把汽车拖上岸来。在两年多时间内,他安全行车5.2万公里,节约器材折价7500余元。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自由独立勋章。

49.张守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张守义为其中之一。

50.张书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张书明为其中之一。

51.张才树——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张才树为其中之一。

52.唐章洪——四川中江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82迫击炮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靠着手中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歼敌420余人,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

53.崔含弼(1927-)四川西充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接受了反击397.9高地的任务。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反击前全连要通过1500米长的封锁区,秘密进入坑道。他在封锁区内爬行八小时往返20余次,圆满完成了带领部队进入坑道的任务。在反击中,他所在排担任左翼突击任务,排长和副排长先后伤亡,他挺身而出担任指挥。战斗中,他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又使用敌人丢弃的机枪,掩护1名战士炸毁最后1个地堡,带领伤员打退敌人1个班到两个排的 4次反扑。立特等功。

54.谭芳云(1932-)四川中江人,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1连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们连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在敌炮火封锁下,他把连队安全带到冲击出发地。随后,他又领着1个战斗小组反击一个阵地,消灭敌人1个火力点,占领了阵地。他们连续打退敌人6次反扑后,阵地上只剩下他1人和4颗手榴弹,他拾起正在冒烟的手榴弹还击敌人,终于打垮了敌人的冲击,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

55.吴儒林(?-1951)辽宁省沈阳市人。志愿军第42军第126师第377团第8连战士。第四次战役中,他所在的排坚守579高地,在打退敌人10多次冲击,阵地上只剩他1人又是胸部和两腿负伤的情况下,他忍着剧痛用两臂支撑身体,爬着把手榴弹集中起来继续战斗。当敌人向他包围时,他用尽全力把手榴弹投向敌群,最后用石头砸向敌人,壮烈牺牲。追特等功。

56.胡志先(1932-)浙江省建德县人,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副班长。1952年8月5日,在进攻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战斗中,他指挥全班连续打退敌人4次反扑,歼敌200余人,巩固了阵地。立特等功。

57.胡照春(1934-)四川省仪陇县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3团第3营机枪连通信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因遭到敌炮火封锁,炮兵排和二梯队突然掉队,营长命令他去联络。他在敌炮火的严密封锁下,终于把二梯队和炮兵排带进坑道,及时投入战斗。转入坑道斗争后,许多伤员好多天没水喝,他穿过层层封锁,从敌人眼皮底下爬进营指挥所的坑道,第一次就背回20多壶水。五天中,他1人背回120壶水,解决了缺水的困难。立特等功。

58.侯柏锁——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侯柏锁为其中之一。

59.郭正喜(1932-1987)耀县阿子乡故贤村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夺取鱼隐山1089.6高地战斗做出了突出贡献。志愿军总部为他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志愿军特等功臣勋章,朝鲜向他颁发了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退伍回家务农,连续12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80年,被选为县、市人民代表。

60.郭金升(1916-1970)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乡人,共产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战场上他排除定时炸弹1129枚,拆卸炸弹386枚,取出炸药27吨。他曾担任志愿军铁道兵拆卸定时炸弹训练班教员,使200多名战士掌握拆卸技术,他的经验在中朝部队中推广。1952年6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郭金升特等功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3年11月从朝鲜回国后,先后在铁道部第六工程局二处、第四工程局一处任分区工程队副队长、材料库巡守员、段总务室主任、分区工会副主席等职。1970年3月23日于陕西咸阳市逝世,终年54岁。同年11月20日,国家交通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61.徐忠(1927-)云南路南(今石林县)人。志愿军第26军特务田无后座力炮连3班炮手。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在第五次战役后期五圣山前沿阵地阻击战中,先后击毁敌坦克7辆。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其记特等功。归国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徐忠退伍回到家乡,通过“扫盲班“的学习,后被分配到粮管所和法院、工商局工作。1982年退休。

62.梁庆友(1925-)辽宁省桓仁县人,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8连副班长。1951年12月,在朔宁东上浦防南山防御作战中,他带领全班打退敌人8次进攻,歼敌300余人,其中他1人就歼敌120余人,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

63.黄德明(1919-)四川郫县人,第26军76师侦察连班长。1951年9月6日,在西方山阻击战中壮烈晒性。立特等功。

64.许洪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许洪斌为其中之一。

65.隋春暖(1928-)山东省蓬莱县人,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7连班长。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新兴里战斗中,他双脚冻烂后仍坚持战斗,1人毙敌10余人,俘敌5人,缴枪5枝。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66.华龙毅(1925-2009.7.25)山西定襄人。1951年11月,华龙毅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为中国空战史上第一个特等功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特等功奖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先后授予他军功章、国旗勋章和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1959年起转到民航工作。1979年任民航广州管理局副局长。在民航任职24年间,组织指挥过几十万架次的飞行,无一责任事故。1983年离休。其孙为我国第一位奥运马术选手华天。

67.彭福礼(1923-)陕西省紫阳县人,志愿军第60军第181师第541团第2连副班长。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1个战斗小组于1951年4月19日坚守高台山前沿514高地,一天之内打退敌人由排到营兵力的进攻7次,毙敌100余人,阵地屹立未动。立特等功。

68.逯松亭(1931-)山东省广饶县人。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2大队中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副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90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3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8年7月3日逝世,享年77岁。在空战中,他先后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立特等功。

69.杨保明(193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志愿军第39军战士。1952年9月19日,在无名高地作战中,他带领全班击退敌人1个多营的连续6次进攻,并在阵地前沿进行了5次小反击,毙伤敌300多人,在阵地上整整坚持了三十二个小时。立特等功。

70.赵玉忠——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第423团第6连副班长。1951年9月29日,在坚守夜月山战斗中,他在两次负重伤的情况下,1人以90余枚手榴弹打退敌5次冲击,最后英勇牺牲。立特等功。

71.赵连山(1926-)辽宁省清原县人,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第3连连长。他在第六次战役汉江南岸守备战中,两次带领小分队炸毁京安里大桥,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带领全连坚守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时,打退有大量飞机、坦克、炮兵支援的美军3个连的进攻7次。战至最后,他提着没有子弹的驳壳枪把冲上来的敌人吓得滚下山去。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72.赵先有(1928-)河北乐亭县董庄乡庄坨村人。194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模范党员。志愿军某部连副指导员。1952年抗美援朝牺牲。追记特等功,并命名为革命烈士。

73.郑恩喜(1929-)天津市人,志愿军第50军第150师第448团第5连副排长。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1951年2月14日,他们排担任反击二圣山的尖刀排。他带领本排摧毁敌人5个火力点,夺取了3个阵地,毙伤敌80余人,圆满完成了任务。立特等功。

74.齐子英——河北省定州市人。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8团第8连政治指导员。1951年10月,在轿岩山阻击战中,他和连长带领全连坚守阵地六天五夜,击溃敌人多次攻击,歼敌850余人,完成了阻击任务,最后牺牲在阵地上。立特等功。

75.潘正光——四川省高县人,志愿军第60军第181师第543团第8连战士。1953年6月11日,在夏季反击战役中,他带领小组秘密地埋伏在距敌30米处。突然敌两个排分左右两路偷摸上来,战斗中小组两人负伤,他1人坚守三面,且头、腰、腿等4处负伤,仍继续阻击敌人。立特等功。

76.肖子云——湖南省武冈县人,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第349团第3连战士。1951年2月12日,第四次战役中,他所在连执行插向鹤谷里断敌退路的任务。他用机枪打退30多名敌人冲击,使部队迅速接近公路,截住了逃敌。这次战斗,他俘敌3名,毙伤敌83名。立特等功。

77.刘桃顺(1933-)河北省易县人,志愿军第66军第196师第587团第3连战士。1950年10月31日,他奉命前往古军营洞执行侦察任务,路遇几个比他高一头的美国兵,他毫无惧色,先刺死两个,又用手榴弹炸死1个。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78.刘万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刘万寿为其中之一。

79.刘金生——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刘金生为其中之一。

80.刘东武——直隶密云(今属北京)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排长。在朝鲜金城阻击战中,所在排坚守十一号阵地,先后打退一营南朝鲜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的七次进攻,歼敌二百余人。自身七处重伤,手臂被炸断,毅然拉响爆破筒冲入敌群而牺牲。同年,所在排被命名为“刘东武英雄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81.罗子周(1922-)湖北省潜江县人,志愿军第60军第181师第542团第1连副班长。1953年6月12日,在夏季反击战役攻占 973高地战斗中,他带领全班迅速攻占了敌人两个阵地,歼灭了守敌,并打退敌人23次反扑,歼敌420余名,缴获机枪5挺、卡宾枪3枝。立特等功。

82.鲁清芳——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特等功者270名,鲁清芳为其中之一。

83.罗沧海(1930-1954)陕西省长武县人。 1951年10月,罗沧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飞行员、飞行大队长。 1954年1月8日,罗沧海在辽宁省抚顺市上空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殉职,年仅24岁。罗沧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多架,立特等、一等、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被誉为“空中神炮手”。

84.顾洪臣——河南省长葛县人,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第446团第4连战士。1951年1月3日,他在第三次战役高阳以南佛弥地聚歼英军皇家重坦克营的战斗中,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两辆,又爬上第三辆坦克,掀开炮塔仓盖,高举手榴弹,迫敌投降。立特等功。

85.陈亮(1926-1953)原名陈庆余。山东省历城县人。先后任飞行教练员、团领航主任、大队长、师领航主任、空四师十二团团长等职。1953年4月23日,他率机与美军飞机在空中展开激战,在他的带领下,志愿军战斗机个个英勇出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返航时遭敌机偷袭,他在油料不足,速度和高度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带领像机英勇反击,将敌机驱退,并击落F-86敌机一架。同年5月26日,他率机同敌机群在空中激战,他及时抓住战机,将一架F-86敌机击落,敌机纷纷溃逃,返航时,敌机突然偷袭拦截,一发炮弹打中他驾驶的飞机,他在跳伞过程中被美军枪击,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9岁。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击落美军飞机3架,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战后,他被安葬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86.蔺佐岐—志愿军66军第196师586团4连2排6班副班长。坚守华岳山阵地,打败敌人反扑的作战中记特等功。

本篇共整理辑录志愿军特等功臣2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