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林则徐虎门销烟池旧址

2025-08-20 00:19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林则徐虎门销烟池旧址

世界上最“毒”的水池,莫过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池了。当年在这里集中销毁的鸦片有二百三十多万斤,整整销毁了二十多天,可谓是大快人心,但却给英国侵略者以战争的借口,继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就走上了半殖半封的社会。

林则徐虎门销烟池正门

林则徐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市虎门镇,距离威远炮台驾车需要走十公里路程。这里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地,目前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皆因当年林则徐的硝烟壮举。

林则徐虎门销烟池正门

从前门楼上俯瞰整个虎门销烟遗址,大体布局如下,正对面是一组人民抗英的雕像,雕像左边是虎门销烟池,后面是林则徐雕像,在林则徐雕像的右后方是玉虚古庙,而林则徐雕像后方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了。

一进门是一组人民抗英的雕像,人民手中的武器还是原始的冷兵器,大炮也是也是落后于世界的铁炮,下面刻有“在鸦片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永垂不朽”。

雕像左手边是当年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池,在1839年6月3日,到1839年6月25日,20多天的时间里,在这里共销毁了237万多斤鸦片。这极大的鼓舞了人民抗英的决心,同时也给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当时的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但御史邓瀛则认为,广州到京师路途遥远,两百多万斤鸦片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在运输途中,极易被换掉。他建议就地销毁,道光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

因为鸦片如果销毁不当,很可能被人二次利用。为了能够彻底销毁鸦片,林则徐采用海水浸化法来销毁。具体做法就是在海边挖两个大水池,车海水入池,投入鸦片,再倒入石灰,鸦片被彻底进行化学反应之后,待海水退潮,将水排入海中,如此反复。

销烟池旁边有一些大炮,这些大炮是军民配合在海里打捞出来的当年的大炮,前后对比就能感觉出清军大炮的英国大炮的区别了。清军炮非常大,而且笨重,上面已经锈迹斑斑了,而英国的炮非常小巧,炮口口径又一样大,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大炮依旧很光滑。

虎门销烟遗址广场的中是林则徐铜像。销烟后不久,他就被发配新疆了,在发配新疆的途中,他会见了好友魏源,交给他一些手稿,并嘱咐他编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而魏源也不负所托,写成了《海国图志》,还将口号发扬光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林则徐在新疆也没有闲着,北疆的林公井,南疆的坎儿井都是他带领军民开凿的。他还绘制了最为全面的新疆地图,后来返回的途中交给了一个后生,他就是左宗棠,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张地图,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再费一些周折的。

林则徐铜像后面有一对狮子,这对狮子是原是摆放在水师提督署门前的。

林则徐铜像的右侧是玉虚古庙,古庙的建设年代不详,清代有重修记录。在虎门销烟时,这里是用来存放鸦片的。

古庙对面的一侧有一座凉亭,里面有一块石碑,碑文已分辨不清,但凉亭两侧有一副对联,“斥逐诤臣媚外侮,扫除烟客阿芙蓉”,从诗句大概也可以判断出石碑上面写的大概是关于虎门销烟的经过了。

销烟遗址后面就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了,里面展出了从中英两国对外贸易到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比较沉重。

参观完虎门销烟池遗址之后,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沉重的,不光是心情沉重,更多的是对未来发展的沉重,因为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林则徐的了解只停留在虎门销烟上面了。甚至有些人在林则徐铜像前面拍照比出剪刀手的姿势。记得前辈们有说过一句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吾辈当自强呀#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