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地铁沙河站”—最大集散地上“苟且偷生”,拆迁后又何处容身?

2025-11-18 20:25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地铁沙河站”—最大集散地上“苟且偷生”,拆迁后又何处容身?

昌平的“北四村”(西半壁店、东半壁店、史各庄、定福皇庄)作为众多北漂开始的首站,开启了北漂“江湖丛林”的第一步。依稀记得众多还未褪去校园青涩嫩稚的脸庞和充满疑惑表情下,与本该天真浪漫、青春活力的年纪是那么的不相称,从而在生活履历中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第一次。作为其中的一员,这里也是我青春遗失的起点,从不谙世事的女孩到被岁月一点点的摧残,迷失本我后一泻千里,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找回,而且还在继续丢失,不知终路。

昌平北四村

随着“北四村”(东半壁店、西半壁店、史各庄、定福皇庄)在地图上的消失,昌平线的沙河站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扬眉吐气了一回,而我又无家可归了,不得不继续北迁,有时侯不得不感慨,我的终点究竟在哪?

沙河地铁站周边图

一座城,一个地区,一座地铁站,打破了旧日的平衡,产生了新生的烦恼。

沙河地铁站:一半繁华、一半寂寞;一半贫穷、一半富足;一半迁徙、一半固守;一半城市、一半农村,完美地诠释了“天堂”和“地狱”只有一墙之隔,高大至上的地铁站下一边城市、一边农村,也如人生痛苦和快乐并存的真谛,组成了不完美但完整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它给众多“低收入刚需”者和“高收入内敛”者完美地提供了庇护所,成为了城市灵魂的守望者,也是城市良善的最后一丝底线。

早高峰排队中

如今,一则文稿,又给大家带来新的烦恼:

今天,我们就这一社会问题,以北漂群体和政府的双重角度,来探讨以下方面:

1、沙河地铁周边拆迁后,北漂群体的下一站在哪?这样无数轮回中,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2、“低收入刚需”的住房问题到底如何解决,他们是否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在房价日益高涨的北京,政府又该扮演什么角色?

一、沙河站周边的低成本自建房拆除后,北漂下一站又该去哪?

沙河站周边于辛庄、松兰堡两个城中村的自建房大多在1千元上下,为大量码农和低收入刚需提供了低廉的温床,成为节约成本和时间最理想的居住地,没有之一。

对于月入3-5千的低收入群体,如果房租超过2千元,就是忍受的极限了,真的不得不离开了。但曾经被定义为“低端人口”的他们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离开后必然会对社会生活造成某些方面的影响,虽然在这件事上,网上也是非议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但老百姓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只看生活中有没有更方便、更便捷、更宜居、更幸福,是衡量一切的准则。

最近在天通苑太平庄遇到几个农民工向我询问买早点的地方,可是周边都是必胜客、肯德基之类的洋快餐,连个包子油条都没有,哪怕一个流动餐点也行,国人的习俗又不是都爱吃洋快餐之类的,就像曾经的“天意”、“万通”、“大红门”的生活烟火气带给我们的欢乐,更接地气。

我们更希望政府在纾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有更大智慧和能力既保民生又满足首都功能。

从第一代“蚁族村”六郎庄、八家、唐家岭开始,到北四村、沙河,一路向北,他们不会消失,他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壮大,城市也必将给他们提供一席之地,哪怕是一张暂时可以安放肉体和心灵的床呢?

沙河站往北还有北邵洼、十三陵、西山口,昌平线沿线车站边上有许多村子,都是可选项。

其实多坐3站地铁又能有多长时间呢?真正耽误的是接驳和限流,沙河站周边城中村贡献了大多客流,挤压了其他人的乘坐舒适感,拆迁后分流到别的车站,既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皆大欢喜。

二、政府该秉持什么态度?

地铁昌平线沿线车站因为周边城中村众多,又因最近几年海淀北部产业基地的发展而大多占用,沙河站也就走到了历史的风口,离就业地集中的北部上地产业园、永丰产业园最近的沙河也就成了北漂的最爱,更何况年底南延开通后,可以直达上地、学院路、西土城等何乐而不为呀!

城市的发展跟着轨道交通走,昌平线11座车站中的巩华城、沙河高教园、北沼洼、十三陵景区,西山口5座车站还没有开发,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安全的开发车站周边才是最可行性的选择,在满足租售同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租凭住房,在产权居住权上可以有多种形式,满足各种业态刚需,尽最大程度降低城市费用,最终反哺城市的每一个人,提高城市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比如,共有产权房、公租房、廉租房,单身宿舍,甚至单个床位,在租金上覆盖区间尽可能的宽,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