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那些身价上亿的富二代,他们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2025-11-10 18:40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那些身价上亿的富二代,他们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伴随六成最有钱的民营企业家年过六旬,中国的家族企业集中进入了接班季。

很多人都试图在这群“接班人”身上找到一些共同的特质,因为他们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任性”、“炫富”、“眼高手低”这样标签政治正确又吸引眼球,但也很难说没有带上普罗大众对这群“最幸运的人”的偏见。

张铮并不认为自己“拿1/100的财富支配生活”属于炫富,然而在采访中诉说最多的却是反思和自省,展现的无奈和焦虑更是无比真实。

特别是采访的后半段,当他渐渐打开心门,身上流露出的超越年龄的孤独感让我们觉得,这群人其实并不容易被概括。

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问张铮:"这一批“接班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张铮沉思了一会,说:"现在大家都想创新,但是没有这么多东西让你去创新,实体的商业模式又在快速进化,手里的东西并不容易握住。"

01 “做珠宝红酒生意”的泰地集团大公子

潘越飞和张铮的访谈,被安排在泰地集团旗下珠宝品牌CUICUI的展示厅里。张铮没有西装革履,他打扮得很潮,除了T恤牛仔裤,手上还带了几颗夺人眼球的戒指。

他今年已经三十三岁,除了公司业务上的往来,只跟人说自己是做红酒珠宝生意的。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既有参加商业活动的留影,也不乏跑车、夜店的信息。

杭州圈子里的人都叫他“千少”,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泰地集团这个百亿级企业的大公子。

采访开始前,张铮为我们播放了公司的宣传片,还会时不时在精彩处暂停下来讲解。

泰地石油交易中心

一家民企,在垄断型行业中立足,期间的心酸艰难,其实是充满了太多的不可言说。所以作为民营百强企业,泰地几乎不做对外宣传,张铮给我们放的集团宣传片都是好几年前拍的,这也是他第一次公开接受采访。

对于“富二代”身上的种种标签,张铮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其实只是过着圈子中大多数人普通的生活,却成了大众饭后的消遣品:你拿1/100的财富,支配你的生活,算奢华吗?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予取予求的,很多人都羡慕像他这样的人,觉得他们的生活就该是拿着一张不限额度的信用卡,在公司众星捧月,在高层会议上挥斥方遒,拍板决定公司战略。

张铮说:“这些都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我在公司拿的是一年18万的年薪,我也不是老板,只是公司好多个副总裁中的一个,没有拍板权,老板是我老爸。"

02 被规划的晋升之路

城外的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觉得自己奋斗一生的东西他们却可以躺着就得到,城里的人却觉得自己并不值得被羡慕,张铮说他自己吃过的苦绝对不比一般年轻人少。

2000年从加拿大回国,进入集团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物业公司,工资只有1800,上门收过物业费,解决过打架纠纷,夫妻吵架。

之后就又去了地产公司呆了几个月,三伏天在工地上看怎么浇铸主体,打地基,跟着工人一起铺电管。

石油公司从最基层的油库加油工开始做起,拉着大油枪给油罐车、槽罐车加油,爬罐、计量,船靠泊岸、商检、进罐做损耗、发货开单一一经历。

从温州开始学贸易,辗转山东、连云港、天津、北京,还有黄骅、厦门、上海,上海结束之后到嘉兴油库库区任职总经理,任职3年,3年之后才调到总部。

这样的经历并不轻松,但张铮也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的“苦”都是设计好的:“我的人生道路就是有点被半逼迫半强迫走完这些东西,那时候也知道是锻炼自己,要坚持。”

潘越飞问张铮:“你觉得有没有证明过自己了?”

张铮说:“没有,我只能说交给我的事情我从来没搞砸过。十多年没亏过本,也算个小奇迹了吧,但是还远远不够。”

张铮清楚地知道跟父辈筚路蓝缕的丰功伟绩相比,自己的一点小成绩太微不足道,他的身上有一份显而易见的焦虑:“说句实话,我也没什么技术,真到社会上工作都不好找。”

这种认同危机绝非个例,接班人们想要在自己“英明神武”的父辈那里得到直接的肯定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是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弄潮儿,守成容易显得循规蹈矩,创新往往又沦为不务正业。。

即使是王思聪,王健林在看到他的成绩之后会欣慰地夸奖几句,但也会说出“后悔只生了一个”这样诛心的话。

03 被否决的三次机会

和很多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一样,张铮对“接班”这件事情却并不热衷,他们对虚拟经济的兴趣远大于实体。

像野风集团的俞蔷,顺利接班后已经将家族的主营业务从房地产转到了金融,张铮也一直自称是互联网信徒。

然而,张铮还没有这样的权力,因为理念分歧跟自己的父亲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挫败感,这甚至导致了他三次离开公司。

2000年初刚回国,他就从朋友那里得知暴雪即将在中国寻找代理商,马上跟爸爸说要去投《魔兽》。

爸爸说你去吧,到时候多少钱我支持你一下。张铮信以为真,兴致冲冲做完市调,投标,报名费,到了竞标前的最后一天,爸爸却告诉他:你就回来好好做公司,怎么去弄什么游戏机,简直是不务正业。

第二次是2006年,张铮想要做一个游戏平台,想集中地购买外国优秀游戏的版权,买了之后在国内再进行开发,爸爸依然觉得他不务正业,一分钱没给。

第三次冲突是在四年前,起因不是因为张铮想要创业,只是因为他给爸爸讲了个故事。

那时候微商刚刚开始,张铮一个朋友有一个90后的小妹妹,开始做微商卖面膜,短短的半年赚了几千万。

张铮讲完这个故事后,爸爸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一个九几年小姑娘怎么可能赚这么多钱?张铮说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事情,时代在改变。

爸爸根本不愿意去了解,直接就否定了张铮的说法。这让张铮完全不能接受。

最大的挫折感来自于自己的观点完全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张铮觉得,至少你应该知道我在讲什么再判断。

张铮说,第三次离开公司的时候真的非常低落,沮丧,在外面流浪了快半年,夜店、跑车,什么好玩玩什么。

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公子哥,然而,他只是一个从家里跑出来的失败者,loser这样的名词并非只意味着穷。

但他没有去创业,也没有试图找工作,自己会的只有管理,其他企业根本不会给这样的平台,出去找工作,在别人眼里就是公子哥出来要玩一圈。

张铮错过的三次机会,让潘越飞都为他惋惜,魔兽世界后来的火爆无须再赘述,游戏平台的设想也非常领先,即使是微商也是一次风口。

但是张铮却表现得很淡然:“我现在对互联网反而没那么狂热了,甚至会有很多保留的看法,这个东西也只能说是确实是一个机会,也不是说一定就能成功。”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机会, 既然前面的都错过了,我要准备好把握未来的时机,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

04用自己的钱创业,金融高频交易

张铮身上显然有一种矛盾。他说不想接班,却又明白这是他必然要接受的结果。

张铮说,每次让他回到公司的都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人告诉他:你都不愿呆在公司,还有谁愿意在泰地工作。

他说以后不会再离开公司了,因为他是泰地集团唯一的“接班人”,对于保守的温州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家族信托基金从来都不是选项。

他无法逃避,因为温州人骨子里对家庭有一种责任感,他说:我必须对我的爸爸负责,除了我没人对他负责。

正当我们以为,这三次的惨痛经历已经让张铮彻底改变了观念,把所有心思放到了实业上,他却说:其实我现在还有自己的小事业,还是跟金融相关。

他现在做了一个高频交易系统,里面放着几千万,计算机自动在里面跑,发现一年给他赚了50%左右的利润,碰到了牛市甚至给他赚了两倍。

张铮对这套系统非常感兴趣,他觉得可以把它变成财富,可以转换成更好的一种工具,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

这样一套系统不应该只是为个人财富,张铮觉得可以开发这套系统,优化一些交易类的企业。

他现在正在做大额的压力测试,根据目前的测试结果,他确定这套系统一定能行。

这一次父亲还是不理解他,但他不需要父亲的支持,因为用的是自己的钱。

这次采访,原本约定的时间是2小时,最后却一直从1点聊到了5点多,张铮原本还约了投资人在上海会谈。

他说了自己最爱看的书是《蓝色巨人》,最喜欢的企业家是王永庆,他还说了自己喜欢看南怀瑾的书,觉得这位跟温州渊源颇深的老先生“不像文人,更像个'武将'”。

经过这么多次的采访,我们觉得其实很难去判断一个超级富二代的眼界和知识,因为他们能接触到最引领风潮,最有见识的人,你很难知道哪一句是他的真实水平,哪一句只是牙牙学语。

我们甚至怀着一点点恶意,专门去百度了张铮形容南怀瑾的话,却发现上面并没有雷同的说法。

他说平时从来不跟别人聊商业,聊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跟他一起吃好喝好的人。

潘越飞问他:会孤独吗?

他说不会,有潘先生这样一个朋友就够了。对着初次见面的人说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觉得是用力过度的客套,然而,张铮的眼中又分明闪动着真诚。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跟张铮说要拍一张带着公司LOGO的照片,他带我们去了泰地集团顶楼的办公室。

200方的办公室正对西湖,将山水美景尽收眼底,锌财经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赞叹不已。

张铮笑了笑,告诉我们:这是我爸爸的办公室,我的在楼下,只有一点点大。

----end

锌财经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今日头条/知乎/腾讯新闻/凤凰新闻/搜狐新闻/

一点资讯/百家 / 雪球 等30多家媒体入驻账号

文∣靖博

编辑∣强强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